▍本報訊▍
隨著Meta考慮採用谷歌(Google)製造的芯片,英偉達股價25日重挫,市值蒸發逾2500億美元。此舉代表AI算力生態格局的重要變化:頂級企業不再依賴單一供應商,採取多供應商策略,削弱了英偉達的絕對議價能力,也顯示AI產業正從市場炒作轉向長期軍備競賽。
知情人士透露,Meta正洽談在其人工智能(AI)業務中使用谷歌製造的芯片。據悉,這筆交易的價值可能達數十億美元,但談判仍在繼續。谷歌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打磨自研芯片並擴大相關業務規模,若與Meta達成一筆重要交易,將為谷歌及其他芯片製造商撬動英偉達的市場主導地位提供契機。
據鉅亨網綜合報道,過去兩年,市場對英偉達的預期簡單而明確:隨著大型語言模型應用持續增長,資金和需求將自動流向英偉達。在投資者眼中,黃仁勳不僅是公司CEO,更被視為AI生態的核心象徵。Meta此次決策,則顯示其開始採取「多供應商策略」:只要能提供所需算力,英偉達、Google或超微半導體都在選擇範圍內。報道稱,此舉反映企業在算力競爭中,對供應商依賴的理性調整,也使英偉達不再擁有絕對的市場主導地位。
分析認為,英偉達市佔率接近九成、利潤率維持高位,並未見頂。然而,業務規模與議價權是不同概念,即便業務規模仍有增長空間,議價權可能已達頂峰。當主要客戶意識到「無法完全依賴單一供應商」時,英偉達在價格和供貨安排上的優勢將逐步下降。分析指出,Meta的行動本質上是一份訊號:即便需要額外成本,也要培養備選供應商。
隨著Google TPU、AMD自研芯片成熟,英偉達未來在毛利率、供貨優先權和長期合約上的溢價將受到限制,這將改變其長期估值邏輯。值得注意的是,Meta此次的動作似乎顯示出,AI產業將競爭視為軍備競賽,而非短期市場炒作。換句話說,也就是不擔心AI泡沫。
據CNBC報道,針對GoogleTPU被外部廠商採用的報道引發的熱議,英偉達回應稱,「我們對谷歌的成功感到欣喜。他們在AI領域取得重大進展,而我們將持續向谷歌提供產品。」
英偉達指出:「英偉達依然領先整個產業一個世代,是唯一能運行所有AI模型並能在各種運算環境部署的平台。與專為特定AI框架或功能設計的ASIC(例如Google的TPU)相比,英偉達提供更強大的效能、更廣泛的適用性和更強的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