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變「頻繁」損長期回報 強積金遠離短炒心態|彭永東

上月強積金(MPF)市場異常活躍。據受託人數據顯示,10月13日單日基金轉換量飆升至月均水平的2.5倍以上,觸發點源於美國總統對華商品加徵高關稅的言論,市場短暫回落。然而有趣的是,這次並非單向恐慌性贖回,而是出現明顯的「低吸」與「高拋」並存,反映不少港人已學會在波動中尋找機會,退休理財意識明顯進步。但當「主動」變成「頻繁」,卻可能悄悄侵蝕長期回報。

環球市場方面,氣氛也持續樂觀。科技與AI板塊繼續領漲,標普500指數單月再升2.3%並刷新高位;中國市場亦錄得周期性反彈,投資情緒顯著回暖。美國聯儲局月底再次減息25基點,將利率降至3.75%-4.00%,為風險資產提供流動性支撐。與此同時,中共四中全會亦將閉幕,明確未來五年將聚焦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與民生改善,標誌經濟結構正從傳統基建主導轉向創新與內需驅動,長期前景令人期待。

頻繁調倉或導致高買低賣

筆者觀察到,不少MPF成員對市場變化反應愈來愈快,這是好現象;但仍有部分成員在市場波動時頻繁變換基金類別,出現短期投機的趨勢。例如,當天轉投保守基金,隔日又追買股票基金。投資者往往自信能準確掌握市場波動,但頻繁調倉可能導致高買低賣,不僅增加交易成本,還可能錯過市場反彈的良機,影響長遠收益。

建立清晰紀律定期再平衡

對強積金這種本質屬於20至40年長線工具而言,過度交易往往帶來更高的時間成本和更差的風險調整後回報。真正的「主動管理」從來不是追逐每日波動,而是建立清晰紀律與數據的定期再平衡。為有效防止短線投機心態侵蝕退休儲蓄,建議打工仔可留意三個方面:

第一點:設定固定的「檢視時間」而非隨時「反應時間」

每半年或每年進行資產配置檢討,根據整體情況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而不是每次市場波動都急於更換基金。

第二點:費用與複利效應同樣重要

管理費率每增加0.5%,十年累積回報就可能相差超過5%。費用越低,複利的效果越明顯,長期下來的回報差距甚至可能高達數十萬元。因此,與其追逐短期表現,投資者更應選擇費用合理且長期穩健的基金,以實現更快速且可持續的資產增值。

第三點:與專業理財顧問保持密切溝通

透過專業分析,投資者可根據自身年齡、風險承受能力及退休目標,制定合適的資產配置方案,有效降低情緒化決策的風險,助力穩健達成長期理財目標。

市場永遠會有噪音,但退休規劃需要的是一份能穿越周期的穩定策略。投資應像駕駛一樣,除了掌握正確的方向,更需理性的「主動管理」及掌控節奏。筆者建議把MPF當成長跑比賽,而不是短線博弈,切忌「躁動操作」才是守住財富、實現真正穩健的投資回報之關鍵。

彭永東

IPP Financial Advisers Limited董事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