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亞當斯與市樓宇局(DOB)局長奧多(Jimmy Oddo)昨(18日)公布六款全新設計的人行道防護棚(俗稱鷹架),將大幅改善五大行政區街景,並應用於施工及外牆維修工程現場。這些全新設計徹底翻新數十年來泛濫的笨重綠色棚架,是市長亞當斯「拆除鷹架」(Get Sheds Down)行動的重要進展,在保障行人安全的同時,也讓市容更為美觀。
同時,市府亦公布對外牆檢查與安全計畫(FISP)的首次大型工程研究建議,這項研究以科學方法檢視現行外牆檢查要求,提出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減少防護棚需求的改革方向。隨著2026年即將新執法措施,市府正持續推動改革,以減少長期占用街道的難看鷹架。
亞當斯市長表示,太久以來,人行道鷹架阻擋陽光、影響小商業、也破壞社區景觀,我們朝重新想像紐約街景邁出重大一步。六款新設計搭配首次以科學為本的外牆安全研究,證明安全與良好設計可以並存。再加上2026年的新執法措施,紐約人將重新享有安全、明亮又美觀的街道。
樓宇局長奧多表示,新的設計與科學化改革「將幫助我們還給行人更乾淨的空間」,稱這是市府首度全面處理鷹架長期侵佔街道的問題。
公共空間總監劉雅婷(Ya-Ting Liu)強調,新設計是將「都市的礙眼物變成機會」,展現紐約的創意與公共空間精神。
市府於2024年委託兩間頂尖設計與工程團隊 Arup 與 PAU,開發能提升行人體驗、美化街道、降低成本並增強安全的防護棚設計。新設計均採用易取得、具成本效益的材料,方便承包商採用。
PAU與Arup提出的六款創新設計包括:
1.「快速棚」(The Speed Shed)用途:短期工程與緊急維修,易於快速架設與拆除。採用傾斜屋頂與網面,引入自然光。
2.「堅固棚」(The Rigid Shed)用途:大型工程,如吊塔與高層建築施工。佔地小、對行人阻礙 minimal。
3.「基準棚」(The Baseline Shed)用途:適用各型建築,並有輕量與重型版本。透明傾斜屋頂讓自然光通入人行道。
4.「空氣棚」(The Air Shed)用途:外牆維修、換窗工程。棚架懸掛於建築外牆、不落地,幾乎不阻礙行人。
5.「寬基準棚」(Wide Baseline Shed) 用途:大型道路與寬人行道工程。柱距更寬,減少阻礙。
樓宇局將透過規範制定程序將六款設計公開,並允許專業設計人員透過專業認證計畫快速申請使用,預計最早2026年起可在街頭見到。
市長亞當斯於2023年推出「Get Sheds Down」計畫,全面更新相關法規,加速移除長期占據街道的防護棚。研究顯示,人行道棚架每月恐使曼哈頓商家損失約3,900至9,500美元消費額。
計畫推出後:己移除 15,224 組鷹架。429 組已存在5年以上的長期棚架已被拆除。1,663 組3年以上棚架被移除。市府自有建築亦拆除 1,453 組棚架。
自2023年起,所有設置超過三年的鷹架均納入「長期棚架計畫」,受到更嚴格執法。
新措施包括:每月最高 6,000 美元罰款:棚架設置超過180天。FISP 建築若延誤維修將受階段性罰則。長期棚架計畫擴大至所有設置滿三年的棚架。棚架許可證有效期由一年縮短為90天,須提供維修改善證明方可續期。
市府與市議會合作,正積極通知業主加速拆除不必要的棚架。
市府於2024年委託國際知名工程公司 Thornton Tomasetti,完成首次全面科學研究,檢視外牆檢查制度(FISP)自45年前建立以來的規範。
研究建議包括:
所有建築外牆檢查週期統一為六年;
更精準界定「不安全」狀況;
僅對真正危險的外牆要求架設棚架;
對低風險建築採用更彈性的檢查方式;
減少每次檢查需進行的「手動檢查」數量;
為老舊或劣化嚴重建築設定更嚴格標準;
探索擴大使用無人機進行外牆檢查;
設立檢查人員諮詢熱線與標準化指南;
樓宇局將依此制定更新規範,減少不必要棚架、降低成本並提升一致性與安全性。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採用傾斜屋頂與網面,引入自然光。
透光度高又減少阻礙的鷹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