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特會晤後,中美經貿持續轉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9日發布公告,宣布暫停針對中國海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調查相關措施。中國交通運輸部10日發布公告,暫停對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為期一年。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自美國東部時間10日起,暫停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調查,暫停對中國船舶收取港口費相關措施一年。當局指今次暫停是基於上月底中美元首會晤達成的歷史性經貿協議,在執行上述行動期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美國將持續推進國內改革,並與主要盟友及夥伴共商重振美國造船業之策。
中國國家交通運輸部官網亦發布公告,指為落實中美吉隆玻經貿磋商達成共識,經國務院批准,由10日下午1時01分起,暫停對美國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與暫停展開航運業造船業及相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發展利益受影響情況調查一年。
這被外界視為中美經貿關係降溫的重要一步。兩國在10月中升高貿易戰,並延燒航運業。當時美國從10月14日起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對等反制,同日起對靠泊中國港口的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直到美中元首在10月底於韓國釜山舉行會晤,雙方才達成共識。
由於航運、造船和物流業高度全球化,任何關稅或費用調整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此前中美互征港務費的政策,曾令多家國際航運公司面臨額外成本壓力,並迫使部分貨運航線調整計劃。
FX168財經報道,業內人士認為,暫停措施有助於:緩解全球航運運力緊張狀況;降低美中航線運費波動風險;穩定造船業和物流供應鏈信心;促進亞太地區海上貿易恢複常態。
不過,有分析也指出,這僅是一項「階段性暫停」而非永久撤銷。若談判進展不順,相關措施可能在2026年重新啟動。
觀察人士認為,此次同步暫停措施或為雙方重啟高層經貿談判提供更大空間。隨著美國2026年大選周期臨近,貿易政策逐步與國內政治議程綁定。中方在此時選擇對等回應,顯示出「以穩為主、以談促解」的務實取向。
未來一年,中美在航運、製造、能源、科技等關鍵領域的對話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全球貿易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