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當「待宰肥羊」 洛縣府擬立法阻亂象

洛杉磯縣參事會週二(4日)一致表決,要求律師兩個月內研擬在社會服務辦公處外設立「緩衝區」,禁止針對申請糧食券與現金補助民眾的「激進式招攬行為」,以杜絕疑似以「拉客」名義誘騙弱勢居民參與性侵訴訟的掠奪行銷行為。

此舉源於《洛杉磯時報》日前調查報導,揭露南洛杉磯一處社福辦公室外,有七人指稱遭招攬人付錢誘使提告縣府性侵案;另有兩名民眾稱,在長灘(Long Beach)社福辦外也遭人招攬,當時還以為是被找去「拍電影臨演」。

《洛杉磯時報》報道,參事韓珍妮(Janice Hahn)表示:「我們痛切意識到,有人以詐欺和『付錢訴訟』手法招攬客戶,對縣府提告。我們必須加強問責機制,既保護真正尋求正義的受害者,也要阻止這類掠奪式拉客與假訴行為從源頭發生。」

洛縣超過40處社會服務辦公室是低收入居民申請食物、住房與現金補助的「一站式中心」。然而,在部分貧困地區的大型辦公處外,形成一個「街頭商業圈」,有人兜售商品或服務,也有人假借協助名義收取個資。

參事霍瓦斯(Lindsey Horvath)指出:「有業者要求民眾提供個人證件影本、兜售產品,甚至慫恿他們對縣府提告。這些行為讓民眾面臨風險,也破壞了對公共服務的信任。」

參事巴格(Kathryn Barger)則說,應改革制度,「保護納稅人,也保護那些被律師利用、成為牟利棋子的弱勢民眾。」

該動議以3比0通過,兩位參事蘇麗絲(Hilda Solis)與米歇爾(Holly Mitchell)缺席。

《洛杉磯時報》記者曾於今秋連續兩週在南洛杉磯辦公室外觀察,發現業者主動接觸數十名擁有Medi-Cal(加州低收健保)民眾,付給他們3至12美元報酬,換取他們接受血壓與新冠檢測,費用則向州保險報銷。部分民眾坦言經常為了快速拿現金而前來。

此外,現場也常見「免費手機贈送」攤位,主打政府補助計劃,但部分領取者抱怨手機服務僅維持數天即失效,不得不回攤位更換號碼。

社福局主管坦言,對辦公室外的行為監管有限。許多熱點位於洛杉磯市或小城市範圍內,縣府無權管制,而規範公眾人行道上攤販位置,一直是地方政府頭痛問題。

去年,洛杉磯市議會撤銷原訂「禁設攤區」政策,理由是攤販造成壅塞,但此舉引發街頭攤販反彈與訴訟,主張街販已除罪化,市府不得再全面禁售。本報訊

洛杉磯一家社會服務辦公室外,手機推銷員們正在等候。 洛杉磯時報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