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圖蔡文勝倡港商廈改造初創空間 籲政府引導業界打造創業環境

香港金融科技周次日,美圖(1357)創辦人蔡文勝直言,香港在AI與Web3時代需優化創業空間佈局,美圖在天后已購入大廈,專注孵化AI與Web3初創,該大廈因鄰近地鐵、配套完善已全部滿租。他直言,香港此前錯過互聯網時代,現需吸引民間力量參與,將市中心商廈改造為初創空間,而非僅限金融與零售用途;並提到香港近年引入38萬高才優才及18萬內地大學生,這50餘萬人才將成為創業基礎,呼籲政府引導業界打造更適合創業者工作生活的環境。

數碼港及科學園存位置偏遠缺陷

蔡文勝還提到,香港雖有數碼港、科學園等創業支持平台,但兩者存在「無地鐵站、位置偏遠、上下班及生活配套不便」的缺陷,導致對初創企業吸引力有限。

蔡文勝指出,全球數字資產現規模不足4萬億美元,但未來10年將迎爆發式增長,原生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有10倍增長空間,傳統資產如貨幣、國債、股票等代幣化後將與原生加密貨幣打通,再疊加AI與Token的結合如AI生成內容定價,三類資產累加規模將遠超百萬億美元,連同房地產、石油等未納入傳統資管統計的資產未來也將實現代幣化。

數字資產領域存在三點不足

蔡文勝同時點出香港數字資產領域的機遇與挑戰:香港曾是加密貨幣「搖籃」,如比特幣中國、USDT等誕生於此,現背靠內地市場與傳統金融優勢,且比特幣ETF已實現「實物認購與贖回」的差異化優勢,但仍存在三點不足。

當中包括政策落地慢,例證就是比特幣ETF比美國遲4個月,交易量僅為美國的百分之一,另外穩定幣申請流程預計需至明年一季度;其次是中層執行效率低,如數字貨幣交易所申請流程耗時長;第三是包容性不足,OTC業務因政策不確定性流向迪拜。

他直言,香港在亞洲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迪拜而非新加坡,呼籲政策制定更前瞻、嘗試美國未涉足的創新領域。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