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周2025】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指出,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正以「LEAP」框架搭台,技術落地則覆蓋金融與民生,其中在法律層面,港府已頒布穩定幣相關法規並由銀行監管機構執行,同時檢視法規與智能合約的兼容性,築牢合規基礎。
相關文章:金融科技周開鑼 李家超稱港擁逾1200家金融科技公司 料2032年行業收入逾6000億美元
去中心化技術解決黃牛問題
在產品層面,拓展代幣化範圍,將航運船舶租賃長期收入納入,轉化為可追溯的穩定投資產品,契合當前利率下行環境下的市場需求。在場景落地層面,透過合作機制孵化9個項目,既包括金融領域的信用卡商戶結算優化,即用區塊鏈與AI將到賬時間從72小時壓縮至10秒內,也覆蓋民生痛點,如在大型體育場活動中用去中心化身份技術如微信代幣或QR碼驗證門票,解決黃牛問題並保護隱私。
相關文章:金管局公佈「金融科技2030」 余偉文料年內推一條龍清算代幣化貨幣基金

他又提到,區塊鏈已實現證券與現金代幣「券款對付」結算,周期從5天縮至1天;AI在香港金融機構採用率達75%,預計3至5年升至87%,「支付互聯」機制亦在強化大灣區跨境支付流動。
相關文章:人行陸磊稱持續深化中港金融科技合作 高度重視跨境支付
銀行將設24小時AI賬戶管理員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從企業層面分享科技應用經驗,指金融業「數據密集、語言密集」的特性,決定AI可全鏈路改造服務。他指出,短期內,銀行將為用戶配備24小時在線的AI專屬賬戶管理員,提供答疑、個性化建議等服務,背後依託多智能體系統實現低成本營運。
他稱,在香港金融科技沙盒中,螞蟻的實踐頗具代表性:跨銀行結算領域,去年參與的「Project Assemble」實現同一跨國銀行不同市場分行即時結算,今年進一步透過銀行存款代幣化,驗證全球即時結算的可行性;AI應用則分兩大方向,一是為合作銀行搭建定制化AI智能體,二是利用生成式AI處理非結構化數據,優化信貸評估與風險管理。他同時強調,沙盒機制成功需依賴「監管驅動創新、場景落地優先、生態協同聯動、用例帶動合作」四大支柱,而區塊鏈將推動資產代幣化與Web3交易從純投機转向價值轉移。
相關文章:陳茂波稱數位化是金融業變革關鍵 港採「政府治理+公私協作」模式
亞洲金融科技具三大潛力領域
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胡祖六從投資者視角,鎖定亞洲金融科技三大潛力領域,其一,AI驅動的財富管理,亞洲已成全球第二大財富創造中心,尤其中國、印度及東南亞,龐大的大眾富裕階層需求難以被傳統高接觸式服務覆蓋,AI機器人顧問將成為關鍵;其二,綠色金融,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全球領先,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發行規模居世界第一,香港可憑藉AI創新優勢,進一步鞏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地位;其三,跨境支付優化,透過AI解決當前碎片化、技術陳舊問題,實現更即時、安全的B2B與B2C跨境交易。
他同時指出,AI亦是解決亞洲金融普惠的核心——該地區中低收入群體與中小企業長期面臨服務覆蓋不足問題,AI可降低服務成本、拓寬覆蓋範圍,呼籲私營部門與社會各界加大資源投入,釋放技術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