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三藩市中華文化中心(CCC)昨日假華埠都板街667號新館舉行六十周年慶典啟動儀式,象徵這個全美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亞裔藝術文化機構,迎來首個商業街道上永久場館。
市長羅偉、市參事李爾德、陳小焱等多位官員及中華總商會會長劉運方等社區領袖出席。妙蓮仙館為開展的大樓舉行傳統祈福儀式。嘉賓們讚揚文化中心對城市和社區的貢獻,期望成為推動三藩市復興的重要力量。
活動由CCC執行董事梁凱欣主持。她回顧中心1965年成立,「這是個屬於華埠、屬於整個城市的重要時刻。CCC不只是展覽空間,而是一個想像未來、重塑社區的地方,未來將以藝術文化為根基,繼續引領多元發展。」
市長羅偉指出,CCC不僅是華埠的文化地標,更是三藩市藝術復興的重要推手。他表示,藝術與文化的力量能重塑城市精神,促進經濟與社區的再生,並特別頒發榮譽證書表彰CCC在促進族裔融合與社區活化方面的傑出貢獻。
市參事李爾德、陳小焱讚揚CCC六十年來的成就,稱其為「無牆的博物館」,長期以展覽與行動藝術激發城市公共空間的創意與對話。嘉賓們一致認為,新館落成標誌著CCC進入新的篇章。
三藩市華埠藝術媒體合作社(CMAC)創辦人鄧式美,感慨華人在美國歷經經濟困境與種族歧視等挑戰,但藝術能帶來希望與光亮。「在目前美國這段最黑暗、艱難時期,華埠的藝術空間如中華文化中心、藝在棱角、41 Ross等,都是點亮多元、平等與包容未來的燈塔。」她同時感謝社區與《星島日報》多年來的支持。
CCC策劃總監兼首席策展人梁凱瑤介紹,新館共有三層及一個地下層,原來位於希爾頓酒店的原址,已轉型為學習中心,成為展示教育與研究的多功能空間,並將六十年珍貴文獻資料遷至原址保存與展示。展覽空間則位於人流最密集的都板街667號,將於農曆新年全面對外開放。
隨後登場的「激進回顧」(Radical Retrospective)派對,以1960年代為主題,結合變裝表演、DJ音樂、懷舊視覺及雞尾酒會,呼應CCC創立初期的社會行動與藝術精神,也為為期一週的六十周年慶典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中華文化中心新館的啟用,不僅見證華埠文化自信的回歸,也象徵社區歷經艱辛後再度綻放的力量。正如梁凱欣所言:「這不僅是CCC的新家,更是華埠未來的起點,讓藝術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