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聯邦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在灣區包括屋崙、三藩市、聖馬刁縣等地加強對非法移民執法力度,華人社區也感受到壓力。三藩市華人權益促進會透過微信群組向華裔家庭發佈專門針對ICE突訪可能情境的應對建議,提醒居民盡早做好準備自保。
華人權益促進會指出,雖然三藩市長期被視為「庇護城市」,但聯邦與地方的移民執法政策依然變化頻繁,移民社區更感不安。然而,聯邦政府近年來強化移民政策、並透過國民警衛軍支援 ICE 執法,使得「庇護」地位也面臨新的挑戰。
華人權益促進會三項提示
華人權益促進會整理了三種常見情境下居民的應對措施:
一、 ICE上門情況:不要開門,除非有經法官簽署的搜尋令,單憑 ICE 展示 DHS 逮捕令(如 1-200 或 1-205 形式)並不足以合法入內;保持沉默,可說:「I plead the Fifth Amendment and choose to remain silent」;若語言有限,應要求翻譯;不要簽署任何檔,在律師在場前勿在不理解的檔上簽字。
二、 ICE在街上接觸您:您有權拒絕出示身分證件或姓名。可拒絕回答問題,如被拘留可要求律師;可詢問:「Am I under arrest 」「Can I leave 」如果未被正式拘捕,可提出離開;無需提供任何關於您身份合法性的資訊或檔。
三、工作場所遭遇 ICE 執法:不要同意「帶走調查」:請求核實 ICE 身分;要求出示搜查令:若無有效搜查令可拒絕配合並要求ICE 離開;若已開具了搜查令,請確認其所指範圍與地址是否正確,超出範圍的搜查屬無效。
促進會同時提供灣區多縣24小時熱線:三藩市415-200-1548、阿拉美達 510-241-4011、聖他克拉408-290-1144、麥林415-991-4545、聖馬刁203-666-4472,並建議登入aasf.org獲取更多權益資訊。上述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建議。
子女提醒長輩減少外出
在華埠銀行工作的于小姐看到執法擴大的報道後,已在錢包放了綠卡過塑複印件。她表示「多一件保障總比少一件好」,回憶二十年前她於香港旅遊時因忘帶證件被員警截查,「現在我亞裔面孔、在美中關係緊張時,尤其小心」。
僑社亦開始有避險反應。 中華總會館通事李殿邦昨午出席市政廳的社區會議,他指不少長者在子女提醒下減少外出,擔心受牽涉於反習非法移民遊行或 ICE 執法行動。「寒蟬效應」已延伸至建築工地與勞工市場:BayShore大道與Paule街交界處待聘的墨裔建築工人數銳減,不少華裔包工頭及小業主表示,難以找到日結裝修人手。
專家指出,華人社區強化自我保護意識與法律知識,對於維護家庭安全尤為重要。身處「庇護城」亦須警覺。當ICE執法步伐加快,對亞裔社區而言,認識自己的權利、掌握正確應對方式,並與社區組織保持聯繫,是目前不可或缺的準備。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