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藥監局15日消息指,費卡華瑞的氯雷他定片等80個藥品的註冊證書已註銷,這意味着這些藥品後續將停止在內地生產與銷售。這批藥覆蓋抗過敏、糖尿病、腫瘤、罕見病等多個治療領域,過半為外資公司產品。近年來在「集採」等政策推動下,內地本土醫藥公司快速崛起,多款知名進口藥告別中國市場。有網友擔心治療效果下降。
覆蓋糖尿腫瘤罕見病領域
國家藥監局目錄顯示,超55%的被註銷藥品為外資公司產品,其註銷原因均為由企業主動申請註銷,這更像是一種商業行為,而非被吊銷或涉危害人體健康等狀況。
相關新聞:醫藥反腐︱國家藥監局原副局長陳時飛被查 曾表示確保每支新冠病毒疫苗合格安全

近年來中國藥品集中採購(下稱「集採」)政策對進口藥影響顯著,若定價遠高於國產仿製藥的進口藥未中標或選擇不參與集採,那麼其市場份額將受價格影響大幅縮減,退出成為自然的市場行為。據國家醫保局數據,前9批藥品集採中,國產仿製藥中選1583個,進口原研藥中選70個,仿製藥佔比超95%。
德國製藥公司「勃林格殷格翰」今次註銷了一系列二甲雙胍恩格列淨片批文。這種複方降糖藥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具有減重、心血管保護等額外獲益,是糖尿病治療領域的熱門產品。然而近年來隨著內地藥企研發投入增加,多款仿製藥陸續獲批上市、進入集採,並迅速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搶佔市場,原研產品的市場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
輝瑞製藥(無錫)有限公司的注射用鹽酸多柔比星的註銷同樣引發行業關注。這款注射劑是臨床上治療多種惡性腫瘤的重要藥物,在乳腺癌、肺癌、淋巴瘤等疾病的化療方案中曾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隨着內地抗腫瘤藥物領域仿製藥的快速發展和集採政策的持續推進,價格優勢的喪失令跨國藥企利潤受挫,只能選擇將資源集中到更具競爭力的領域。
相關消息引發輿論關注,有網友直言,「說心裏話,有時國產仿製藥屬實沒原研藥好。前年秋冬天很多孩子支原體感染,然後讓用阿奇黴素,外面買的就是不管用,最後用的原研藥就好了」,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集採藥逐步替換原研進口藥是大趨勢,但需嚴格監管仿製藥、集採藥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