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基礎設施」 哈佛和北京林大學生ASLA大會獲獎

哈佛大學建築學院近日傳來喜訊:在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2025年度學生競賽中,該院兩個設計項目獲獎。同時,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的學生團隊也表現卓越,斬獲本屆大賽綜合設計類、分析與規劃類及研究類共五項榮譽獎(Honor Award),在全球設計舞台上綻放光芒。

據悉,ASLA成立於1899年,是美國最具權威的景觀設計師專業協會,擁有超過15,000名會員。作為國際風景園林領域的頂級賽事,ASLA學生競賽設有八大類別,涵蓋設計、規劃、研究及信息傳播等方向。該競賽以其嚴苛的評審標準和極低的獲獎比例聞名,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數千份作品投稿,最終僅有極少數能脫穎而出。

傳統與創新並重的設計實踐

在眾多獲獎作品中,由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學生領銜的項目「重生的Auwai:從山到海的綜合生態策略」(Auwai Revived: Integrated Ecological Strategies from Mountains to Sea)格外引人注目。該作品榮獲分析與規劃類榮譽獎,由北京林大本科生周奕欣、倪婧媛、余瑾及福建理工大學的劉微組成團隊,指導教師為王向榮與徐昉。設計靈感源自夏威夷傳統的水利系統——Auwai。團隊以「從山到海」這一原住民土地管理理念為基礎,構建一套整合森林修復、分散式廢水利用與多功能魚塘的生態系統,實現水文循環的恢復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設計者認為,面對海島地區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如海平面上升、乾旱與極端風暴,只有結合傳統智慧與現代技術,才能建立具備韌性(resilience)的生態社區。該方案以文化為紐帶,讓設計不僅修復自然環境,更恢復了地方記憶與社區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SLA評審特別強調作品在氣候行動與生態恢復層面的創新性。哈佛建築學院教授指出,優秀的景觀設計已不再只是「美化空間」,而是成為城市與自然環境的第一道防線。

園林設計師通過綠地規劃、雨洪管理、生物多樣性提升等手段,在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減少洪水災害、改善碳匯能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例如,本屆獲獎作品中,許多方案聚焦於海岸防護、濕地修復與再生城市等議題,這些都是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緊迫挑戰。

哈佛建築學院的獲獎團隊之一,其設計方案通過對受氣候威脅地區的生態重構,提出「人與自然共建」的策略,鼓勵設計師將自然元素納入基礎設施體系中。教授們指出,這種思維轉變意味著設計教育正在從單純的形式美學,邁向更具社會責任與科學依據的實踐導向。

學子發聲:設計為氣候未來而生

剛從ASLA新奧爾良頒獎典禮歸來的北京林業大學學生周奕欣表示,能親身參加這一全球頂級盛會,並有機會到哈佛建築學院參觀,是一次「開啟視野與責任意識」的經歷。她說:「現代園林設計早已不只是創造優美的風景,而是要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尋找人與自然的平衡方式。好的園林設計能減少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恢復土地生命力,讓社區更具韌性。這對中國、美國,乃至全世界都至關重要。」

園林設計不僅僅是空間藝術,更是一種系統思維與社會實踐。設計師需要理解自然的邏輯,與水、風、植物及人類活動和諧共存,這樣的設計才真正有力量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在ASLA頒獎典禮結束後,三名北京林業大學學生特別來到波士頓參觀哈佛建築學院等機構。哈佛建築學院也把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設計學科的核心議題之一。從夏威夷的濕地修復到哈佛的綠色校園,從中國園林的山水智慧到美國城市的韌性規劃,園林設計正在以新的形式回應地球的呼喚。

本屆ASLA學生競賽的成果證明,當代年輕設計師正以開放的視野與嚴謹的學術態度,探索如何讓設計成為氣候行動的一部分。他們不僅在描繪美景,更在描繪一個人與自然共生、城市與地球共榮的未來。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獲獎學生同著名景觀設計師Thomas Balsley(中)合影。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