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幫助母嬰新措施 公立醫院發嬰兒用品

市府14日宣布推出兩項措施幫助懷孕準媽媽和新生兒,其一是為正在申請遊民所的懷孕準媽媽連接政府住房資助,另一項是包括皇后區艾姆赫斯特醫院在內的四家公立醫院將向在該院出生的新生兒家庭發放嬰兒用品禮品包。

其中一項新推出的措施名為「紐約寶寶禮盒」,為在四家市立醫院出生的新生兒家庭發放嬰兒用品包,減輕家庭初期開支壓力。該禮盒內含多項實用物品,包括尿布與濕紙巾、嬰兒連身衣與帽子、睡衣、嬰兒揹帶、體溫計、指甲剪、吸鼻器、口水巾、嬰兒洗髮精、護膚膏、經典繪本《晚安月亮》(Goodnight Moon)、產後衛生用品、乳頭霜及紐約市主題尿布袋等。此外,還附有《母嬰健康指南》和《新家庭資源指南》,提供產後照護及各類母嬰資源資訊。

「紐約寶寶禮盒」將於本月稍後開始在包括布朗士的雅各比醫院(Jacobi)與林肯醫院(Lincoln)、布碌崙的國王郡醫院(Kings County),以及皇后區的艾姆赫斯特醫院等四家醫院發放。這四家醫院每年合計接生超過7000名新生兒。該項目由市長辦公室、市醫管局、Welcome Baby USA及紐約市聯合之路(United Way of New York City)合作推行,旨在協助新手父母應對生育後收入減少與生活開支增加的挑戰。

另外一項名為「出生即影響」(Creating Real Impact at Birth)的措施,已經於今年9月15日啟動試點計劃,由市社會服務局主導,將協助正在申請遊民所的孕婦直接連接市府住房補助,優先為她們安排穩定住所。該計劃將由市府投入850萬美元經費,預計在15個月內為超過300名孕婦提供支援。

根據市府數據,僅在2024財政年度內,就有超過2000名嬰兒在紐約市的遊民收容所出生。研究顯示,出生於無家可歸環境的嬰兒更容易出現低體重、氣喘及頻繁就醫等健康問題。市府表示,「出生即影響」項目的目標是讓孕婦能在分娩前搬入安全、穩定的住所,減少遊民收容所內新生兒的誕生,並改善家庭長期生活品質。

參與計劃的孕婦將由位於布朗士的遊民服務中心辨識,符合條件者包括收入低於聯邦貧窮線200%或正在領取現金補助的孕婦。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將立即被分配至住房支援方案,包括市府的「防止無家可歸與驅逐補助」(CityFHEPS)或「回家之路」(Pathway Home)計劃,協助她們以租金補貼或與親友同住的方式獲得穩定居所。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