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貨幣熱潮備受資本市場關注,過去縱橫本港新股市場的前瑞銀全球資本市場部亞洲區總裁朱俊偉,亦加入新領域推動Solana(SOL)的數碼資產儲備(DAT)模式發展,近期更藉此在美股借殼上市。朱俊偉揚言要「All in Solana」,期望把握新興投資主題,並有意當公司達到市值門檻,「只要港交所唔講唔可以」,或半年內來港申請雙重上市。
注資HSDT轉型Solana儲備公司
朱俊偉創辦的私募基金夏焱資本,近期夥拍加密貨幣資產管理公司Pantera Capital,完成領投一家醫療科技公司Helius(HSDT),初始注資規模約5億美元後,將其完全轉型成一家Solana儲備公司,公司名稱亦改為「Solana Company」。
Solana Company執行主席兼夏焱資本董事長朱俊偉表示,加密貨幣近年開始獲傳統基金認可,其中留意到DAT僅在冒起初期,而Solana亦未有代表性股份,故出手「食頭啖湯」。他坦言,區塊鏈技術由新一代主導,並不適合「老嘢」參與,而DAT則直接「面對華爾街、面對資本市場」,成為傳統資金參與的橋樑,造就新興投資主題。

所謂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是上市公司在公開市場集資「囤幣」,因應加密貨幣需求及價格提升之下,推高公司估值,繼而再集資購買加密貨幣,形成循環。有關模式早已出現,最著名為Strategy(MSTR)儲備比特幣,而今年較知名亦有儲備以太幣的Bitmine Immersion(BMNR)面世。
先投放5億美元 目標5%儲備
在公司轉型初期,Solana Company計劃投放5億美元買幣,朱俊偉期望,可以短期內持有Solana市值達5%的儲備,以目前SOL近1,300億美元計,意味投資額要急速膨脹至65億美元。他指出,未來會趁股價上升,及時集資再買幣,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場而完成目標。
現時該公司市值約7億美元,朱指出,如DAT模式暢順,市值有望半年內達到香港上市門檻,屆時便積極引入香港,計劃來港申請雙重上市,「只要(港交所)唔講唔可以,我就會嚟」。
Solana不同比特幣或以太幣
對於DAT模式的風險,他解釋,Solana與比特幣或以太幣的投資回報的最大不同,在於Solana有達7至8%的質押收益,即有較「高息」回報,認為「就算買幣擺喺度乜都唔做,每年純分派95%質押收益,同香港房託基金差唔多。」但他坦言,有關模式是否奏效,仍有待市場驗證。
朱俊偉2000年加入瑞銀,2017年離職前擔任全球資本市場部亞洲區總裁,多年來食正中國資本改革機遇,領導團隊參與中石油(857)、中國銀行(3988)等巨企在港上市計劃,職業生涯完成的新股上市超過150宗,股權、債務工具等交易亦逾300宗,協助企業集資總額逾2,500億美元。
不過,他2014年曾捲入聘請中國「富二代」風波,當年瑞銀被指涉嫌聘用天合化工主席的女兒,以取得該公司上市保薦人的生意,朱俊偉一度休假接受內部調查,不久便復職。瑞銀數年後披露其保薦人身份參與的一些新股個案,曾被本港證監會調查。
料港股及新股熾熱氣氛持續
另一方面,朱俊偉任職瑞銀約17年,與香港新股市場發展密不可分。他認為今輪港股及新股市場熾熱氣氛仍會持續,不少低估股份正修復估值,國際投資者對中港市場「有好多錢出嚟追回報」,有望助香港重振全球集資中心的聲望。
來自馬來西亞的朱俊偉,自言早年「成個事業跟住香港一齊跑出」,眼見近年香港資本市場低迷非常難受,並樂見過去一年重新興旺,指現時新股市場已進入正向周期,「企業多咗融資,(股價)升咗大家賺到錢,就會有更多外資返嚟香港」。
中港股仍低估 「係時候進入好時代」
他稱,其中一個原因是減息周期令無風險收益降低,不少資金會追求回報,而同時中美關係有緩和跡象,推動資金重投中港市場。
朱俊偉續指,現時不少中港股份仍然低估,相信今輪估值修復推動的升市只屬初期,「係時候進入好時代,會唔會返到2007、2008年就唔知,如果市場集資規模去返六、七成,都好開心。」他又稱,除了中國企業外,不少東南亞大型科網公司正籌劃來港上市,將是本港新股市場未來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