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考古揭明代「禁早婚」石刻 男子未滿16娶妻父兄同戴枷

從2023年開始的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進入收官階段,四川省考古團隊在蜀道調查中取得重大進展,新發現的米倉道明代「龍王塹石刻」揭露了萬曆年間頒布早婚禁令的歷史真相。

與明初鼓勵早婚政策形成反差

據紅星新聞今天(5日)報道,目前考古人員已完成對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陳倉道、褒斜道、祁山道共6條蜀道主線的基本考察,形成了目前最為準確的「蜀道數據」,迄今共調查蜀道里程2073千米,沿線分佈各類文物遺存1034處,新發現文物遺存297處。

相關新聞:現代尋秦記︱秦始皇求長生不老鐵證 派人赴崑崙山採藥石刻出土

蜀道調查路線圖。紅星新聞
蜀道調查路線圖。紅星新聞

 

米倉道。紅星新聞
米倉道。紅星新聞

 

龍王塹題刻。紅星新聞
龍王塹題刻。紅星新聞

 

相關新聞:河南出土「兒童冥婚大墓」 墓主人疑為曹操曾孫女曹淑

在巴中市南江縣南江河岸石壁發現的龍王塹石刻群尤具價值,24平方米岩面上分佈六幅跨越唐至清代的題刻,內容涵蓋民俗、婚姻制度與橋樑建設。

其中明代萬曆年間題刻明確記載:「都察院示諭,軍民人等知悉:今後男婚須年至十五、六歲以上方許迎娶!違者,父兄重責枷號,地方不呈官者,一同枷責」。此禁令與明初鼓勵早婚早育政策形成反差。

史料顯示,萬曆六年(1578年)四川僅310萬人口,官府因募兵困難而頒布禁令,男性早婚後多不願離鄉從軍。為了解決招募士兵困難的狀態,大約從萬歷九年(1581年)起頒布禁止男子早婚的禁令。據了解,此前四川廣安、閬中等地亦發現同類禁婚石刻。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