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收效甚微 「分期付款」度假火爆

雖然旅遊和財務顧問不斷發出警告,提醒消費者不要墮入好到難以置信的貸款陷阱,但過去5年,通過分期付款支付旅行費用而實現旅遊夢的人越來越多。

《華爾街日報》報道,位於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納奧卡萬戈三角洲(Botswana’s Okavango Delta)每年的洪水會吸引大量野生動物聚集,令那裡的椰棗樹和鮮嫩的水生植物變成一個6000平方英里的「自助沙拉吧」。目睹這一奇觀是肯塔基州29歲的銷售代表蘭納姆(Sky Lanham)多年的夢想。

她看中了康提基(Contiki)旅行社要價4000元的11天野生動物觀賞團,雖然無法一次付清費用,不過卻利用康提基自2020年開始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務完成了預訂,首筆只需支付幾百元。該服務要求旅客在出發前付清所有款項,經過大約12期的月付,蘭納姆如期繳清餘款,並在今年初搭上小船前往奧卡萬戈探險。蘭納姆說,近距離看到「大批大象、河馬和長頸鹿下水喝水,實在太震撼了」。

利用「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的貸款訂購旅行,就像是消費金融界的「拉布布」—-雖然並非新鮮事,但在過去5年變得更加流行,形式也很多樣,從像康提基那樣的免息、行程前分期付完,到旅行結束後還能慢慢償還的貸款都有。

根據財經網站NerdWallet的調查,2025年夏季,近1/5的旅客使用BNPL服務付款,這項服務尤其受到年輕旅客的青睞,大約42%的千禧世代與Z世代消費者表示,他們使用過BNPL服務,是其他世代的兩倍。

這些服務的運作方式各不相同。許多公司與Klarna、Zip和Sezzle等第三方貸款供應商合作,流程很簡單,但問題可能出現在旅行結束後的「餘暉」退去時——像信用卡一樣,若錯過付款,消費者就會被罰款。

在經濟不確定性的當下,「先買後付」的消費形式急速增長,BNPL貸款成為從購買自行車到浴室翻修等各種消費的常態,但旅遊始終位列最大支出項目之一。貸款供應商Affirm表示,旅遊訂單的平均金額是其他交易類型的3倍。

雖然旅客似乎很熱衷這種選擇,但一些旅遊專家抱持警惕。企業問責非營利組織美國經濟自由計劃的航空與旅遊資深研究員麥基(Bill McGee)指出,與信用卡相比,BNPL貸款相對缺乏監管,若公司倒閉或行程出現意外,消費者將面臨風險。它們缺乏信用卡所提供的一些基本保障,例如退款權,以及旅遊保險等能緩衝度假受阻的好處。此外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R Research的報告,大約有一半BNPL使用者表示他們落後於付款進度,而這通常意味著需要繳納罰款。

盡管如此,威斯康辛州25歲的專案經理高登(Luke Gordan)仍使用愛彼迎(Airbnb)透過Klarna提供的「分期付款」選項,夏天時租下夏威夷茂宜島一處民宿。他他事先計算好金額,返程後順利完成全部付款。他說,雖然若是默默無名的旅行社提供BNPL服務會讓他有所顧慮,但愛彼迎的紀錄與聲譽讓他放心。

考慮到潛在風險,那些經常使用分期付款計劃的旅客大多會提早做好功課。北卡州45歲的醫療業者強森(Elise Johnson),本可以用信用卡支付1800元往返約翰內斯堡的機票,但她選擇了Paylater Travel的免息貸款計劃。她為此暫時放棄外出用餐,把省下的現金用於付款。今年2月當她抵達南非時,眼前景色令她驚嘆。她下一個目標是曼谷。強森說,「這些地方是我一直想去卻覺得遙不可及的地方,如果沒有BNPL,我根本無法實現我的旅遊夢。」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