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集會籲恢復西點軍校少數族群團體運作

又是一年十月初。每年此時,美華協會紐約分會(OCA-NY)等亞裔倡權團體及各界人士便會集結於被命名為陳宇暉路(Danny Chen Way)的堅尼路伊麗莎白街一角,緬懷因遭隊內霸凌而自盡離世的華裔士兵陳宇暉。隨著西點軍校為配合特朗普終止多元公平及包容(DEI)的政策,而在今年2月解散了10多個涉及種族、性別、性取向等議題的少數族群學生團體後,今年紀念活動亦同時欲敦促當局恢復這些團體的運作。

陳宇暉的表妹陳海珊(Amy Chen)表示,難以置信竟已14年。這期間世界持續流轉,表哥的故事或許會被世人漸漸遺忘,但對於其家族而言,永遠無法忘記他曾經歷過的痛苦。

陳海珊回憶,表哥陳宇暉只比自己大2歲,4、5歲時,他所說的一切自己都會全盤相信。而關於2人最珍貴的回憶,便是幼年時2人在母親工作的洗衣店裡追逐嬉鬧,陳宇暉突然停下腳步告訴父母,「長大後我們會是彼此最好的朋友」,而那時的小海珊也非常地渴望能夠成為像表哥一樣「會加法、懂比例、通曉地質層次且風趣機智的人」。她直言陳宇暉不僅塑造了自己,更持續影響著如今或許並不完美的自己。

「我們只能期盼,這份銘記他的堅韌能激勵人們為軍中士兵發聲。希望我們透過傳承他的故事、守護軍人尊嚴,由此來持續銘記他的奉獻精神」陳海珊說道。

陳宇暉的表弟陳寶強(Banny Chen)曾因秉承表兄遺志成為了一名消防員而為社區所熟知,如今更是市消防局鳳凰協會(FDNY Phoenix Society)的一員,並從中得到了同僚們的各種支持與幫助。回憶起曾想在退伍後成為一名警員的表哥陳宇暉,在鳳凰協會獲益的陳寶強不禁想到,如果當年陳宇暉能夠加入軍隊中的這類團體,或許他會發現那份支持與連接,或許關係還能修復,或許至今仍在這裡。

陳寶強指出,類似同好團體不僅打破隔閡、建立理解,亦能創造出能拯救生命的特殊情誼,而這份力量不僅限於市消防局內。對恢復西點軍校少數族裔群體的運作表示支持。

女兵倡權組織天鵝行動網絡(Service Women’s Action Network,SWAN)志願者助理格拉罕(Kathy Graham)是2名女兵的母親。對當局取消西點軍校少數族裔群體的運作表示譴責。「多元共榮或已成為一種政治口號,但本質上它極為簡單,即確保每個人在機會面前都有一席之地、擁有暫停一下的空間,並能自在做自己且看到與自己類似的人們,擁有能庇護的社群」格拉罕說道,「因為這並非政治議題,而是情感議題」。

格拉罕強調,公共服務本就艱辛:遠離家園徹夜巡邏,為素不相識之人冒生命危險。剝奪這些年輕士兵僅存的支援來源只會削弱軍隊,孤立無援不該成為服役的代價。

格拉罕指出,這些社團不僅是名單上的名稱,更是守護軍校孩子們安全的社群,賦予他們力量,使軍隊能隨時捍衛國家。「身為母親,我深信任何保護孩子的行動都不嫌微小。我在此呼籲在座諸位深思:您能為延續陳宇暉的遺志付出什麼?如何讓每個人在這片土地、在我們的社區、在這個群體中獲得歸屬感?」

紐約華裔美國退伍軍人會主席黃建中(Kenneth Wong)、美華協會紐約分會主席李芷晴(Angela Li)以及華埠啟蒙學校(Chinatown Head Start)退休教育主任伍詠嫻(Peggy Ng)等亦出席活動並致辭。本報記者孟莎紐約報道

身為消防員的表弟陳寶強在活動中發言。

表妹陳海珊敲鼓33下意指陳宇暉如若在世現已33歲。

陳宇暉離世14周年紀念活動於昨舉行。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