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社會主義者、紐約市長的民主黨候選人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宣布計劃逐步取消紐約市小學「資優班」(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引發家長與教育界的激烈辯論。這項政策若落實,將標誌著紐約教育政策再度回到前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的路線。華人家長強烈反彈。
馬姆達尼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表示,他將自幼稚園年級開始取消資優班。現有的資優課程會繼續運行至本學年結束,但自明年秋季起將不再招收新生。馬姆達尼說:「我將恢復先前的政策,最終目標是確保每一位孩子都能獲得高品質的早期教育,培養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力。」
資優班在紐約市公立教育體系中存在已久,卻一直爭議不斷。批評者指出,該計劃透過單一測驗篩選五歲幼童,結果導致資優班學生多為白人與亞裔,黑人與拉丁裔學生則明顯不足,加劇了校園的族裔隔離。教育倡議團體《Chalkbeat》也曾報道,該制度在無形中鞏固了不平等。
馬姆達尼的競選發言人Dora Pekec解釋,候選人的構想是以「普及化的免費托幼系統」取代資優班,讓所有6周至5歲的孩童都能接受普惠的高品質照護與教育。「馬姆達尼深知,五歲孩子不應該因為一次測驗就被分流。未來的政策將確保每一位紐約市學生都能在小學階段受到啟發、挑戰與滿足。」
馬姆達尼的競選政綱核心之一,便是推動普及免費托幼,以及加稅向企業與百萬富翁籌措財源。不過,此舉需要州議會的批准,勢必在政治上掀起激烈攻防。
此舉也被視為延續白思豪在2021年卸任前的改革。白思豪當時宣布取消資優班,理由同樣是希望消除校園隔離。但在2022年上任的現任市長亞當斯迅速推翻該決策,不僅保留資優班,還擴大名額,同時取消了部分爭議性考試作為入學門檻。
亞當斯近日宣布放棄競選連任,使得民主黨陣營的選情更加聚焦在馬姆達尼與前州長柯謨(Andrew Cuomo)的對決。馬姆達尼的新政見也立即引來柯謨的猛烈批評。
柯謨周四發表聲明,形容馬姆達尼的構想「具有破壞性」,並指責這是「當前民主黨深層問題的縮影」──即「只追求表面的解決方案」。他指出,資優班每年申請人數龐大卻名額有限,顯示需求遠大於供給,政策方向應該是「擴大而非消除」。
「教育局的數據顯示,不少家庭選擇離開公校,正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學術挑戰。」柯謨說,「答案不是對這些家庭說『再見』,而是要改善篩選方式、增加機會──從教育起點給予更多資源,並提供多種管道。不要取消資優班。」
柯謨同時抨擊馬姆達尼在「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議題上的立場搖擺。馬姆達尼本人畢業於布朗士科學高中(Bronx Science),早年曾主張廢除這項考試,但近期則改口認為應保留。柯謨直言:「這不是領導力,而是討好。孩子們需要的是教育上的清晰與穩定,而不是混亂。」
馬姆達尼的計劃目前僅針對幼稚園,資優班仍將在一至五年級保留。但教育政策的未來走向,勢必將成為接下來市長選戰的核心爭議之一。
隨著選舉逼近,馬姆達尼的改革願景與柯謨的批判立場,正在全市教育家庭之間引發熱議:究竟應該堅持「菁英教育」還是推動「普惠教育」?答案或將決定紐約市下屆市長的教育藍圖。
因應白思豪取消「資優班」而在2019年成立的家長組織PLACE NYC(Parent Leaders for Accelerated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簡稱PLACE NYC),五年來,PLACE NYC為保留「資優班」和SHSAT,發動數千華人不斷示威抗議、公聽得以保留,現在馬姆達尼再度實行白思豪教育政策,高度引起華人關注。
PLACE NYC指出,此舉等同拆毀公立學校中一條培養與挑戰學生潛能的重要途徑,是魯莽的倒退之舉,無視資優課程經過研究證實的教育成效,更直接削弱了紐約家庭對高品質教育的選擇。
創會者之一朱雅婷表示,「資優班」由前市長彭博成立及亞當斯擴張,而優質教育保留了紐約中產階級家庭,也是華人家長遷居到「資優班」高名額學區的走向,華人社區普遍相信優質教育的信念。
朱雅婷表示,只有33歲的馬姆達尼對教育毫無頭緒(out of touch),對每年有過萬人申請學童「資優班」全不理解,若他當選市長,勢必取消SHSAT,她對馬姆達尼的教育政策充滿憂慮,關注教教育的華人家長在選下屆市長須慎重考慮。
共同主席麗莎·馬克斯(Lisa Marks),也是三名公立學校學生的母親,進一步指出:「馬姆達尼的計劃只是重複白思豪時代的失敗政策,這些政策不僅惡化了教育成果,也加深了家庭之間的分裂,對學生實際需求毫無助益。」
PLACE NYC呼籲選民拒絕這項具破壞性的教育議程,支持那些致力於推動嚴謹教育、資優課程與加速學習計劃的候選人,確保所有學區、所有社區的孩子都能獲得最適合他們的教育機會。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馬姆達尼提議逐步取消紐約市小學資優計劃,引發教育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