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廁所竟能成為夢魘?據《長江日報》今天(26日)報道,寧波一名21歲女子長達五年飽受「廁所暈厥」困擾,最終被確診為「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透過微創手術成功根治。
心率過於緩慢
報道指,患者小李(化名)自16歲起,每逢如廁便可能無故暈倒,短則十分鐘,長達半小時。五年間她多次就醫,排查婦科、泌尿科及神經內科均未發現異常,日常生活深受影響,甚至需在馬桶旁放置膠凳以防摔傷。小李說:「想著萬一暈了,能先碰到凳子,至少不會摔得太狠。家裏人說我暈過去的時候,臉白得嚇人,怎麼叫都沒反應,他們每次都怕我醒不過來。」
相關新聞:美國男食肆暈倒被拖離翌日證實倒斃 店員:以為露宿者
直至半年前,小李因體檢發現心率過緩,前往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律失常門診。副主任醫師沈才傑結合她平日裏血壓心率都偏低,判斷她很可能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人有兩根神經負責心跳血壓,交感神經管白天活動,讓心跳加快、保持血壓穩定;迷走神經管休息,讓心跳慢下來、血壓降下來。小李便是迷走神經太敏感,一碰到憋尿、疼痛的刺激,就容易反應過度,瞬間讓心跳、血壓跌到底,人自然就暈了。」沈才傑解釋,這種病雖是良性的,但暈倒可能發生在任何場合,比如過馬路或爬樓梯時,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相關新聞:魔鬼軍訓?︱網傳昆明一學校17人缺氧被送院 校方:五、六人身體質素暈倒
確診「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猜想,醫生為小李安排了直立傾斜試驗。小李躺在能上下搖動的板子上,醫生通過調整角度誘發神經反應。測試證明,確實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通過微創即可治療。
手術過程中,醫生將一根細導管從她大腿血管送入,直達心臟,精準鎖定那根過度興奮的迷走神經,通過射頻能量調整。手術結束,小李的心跳就從每分鐘54次升到90次,血壓也穩定在正常範圍,終於擺脫廁所夢魘。
醫生指出,此類病例並不罕見,全球約半數暈厥病例與此相關,年輕人尤需警惕。若出現類似症狀,應及時透過專項檢查明確診斷,部分患者可透過微創手術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