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府擬在布碌崙羊頭灣華社將此前承諾的一處可負擔住房改為無家可歸者庇護所,引發當地社區反對。擬議庇護所的開發商在近期,將住在這一擬議庇護所建址附近的、以華人為主的11戶屋主分為兩批告上布碌崙高等法庭。首批被告的兩戶華人屋主在9月24日(星期三)出庭。當庭法官宣布,此案將延期至10月8日星期三再審。
市議會與布碌崙第15社委會在2021年投票通過布碌崙羊頭灣科伊爾街(Coyle St)2134號的選址,計劃興建一處包含可負擔住房、商場、與停車場的混合用途建築。但這個項目近期已被過渡住房合作單位Westhab接手,用途改為無家可歸者庇護所。
據悉,擬議庇護所的開發商在今年3月,將住在這一庇護所建址後面的兩戶華人家庭告上布碌崙高等法庭。今年8月,開發商再度向法院提告擬議庇護所附近以華人為主的九戶屋主共19人,要求強制進入這些房屋後院搭建施工護欄,並要求屋主負擔訴訟費用。受訴家庭已增至11戶,而且受訴居民達24人。
24日上午9時許,代表開發商的原告律師雷德(Eli D.Raider)等幾名律師、代表首批被告的兩位華人屋主的律師薛斌、兩戶被告的華人屋主、以及布碌崙羊頭灣科伊爾街2134號附近的華人居民代表等人來到布碌崙亞當斯街(Adams St)360號的布碌崙高等法庭等待開庭。當庭法官委拉斯凱茲(Richard Velasquez)在當天上午大約11時宣布,此案將延期至10月8日再審。
對此,雷德說,法官將此案延期再審的決定,將為原告與被告雙方爭取更多時間來解決該案。原告與被告的律師們將繼續與各自的客戶溝通。最終將由客戶們決定,是否與另一方達成協議。他不知道10月8日的下一次庭審會不會是雙方就此案的最後一次出庭,但相信距離結束該案的日子已非常接近。
薛斌說,開發商根據《紐約不動產訴訟和程序法》(RPAPL)第8條第881節(Article 8, Section 881)起訴這11戶屋主。這條法律規定,開發商在開發自己的土地並有可能影響鄰居的情況下,需要對附近鄰居的房產進行保護。因此,作為兩戶被告屋主的律師,他將確保他的客戶們的財產與安全得到保護,並獲得相應的補償。開發商需要支付相關保險費用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律師費和工程師費等。
據薛斌介紹,原告與被告已就主要的條款達成協議。雙方目前仍在就協議合同的具體細節談判。即使此案得以解決,也不代表開發商在此後的第二天就可以前來施工。開發商仍需就施工的細節通知他的客戶們,而且向他的客戶們提供保險、施工許可證、以及施工保護措施的細節等信息。
薛斌說,開發商施工需要處理超過一百米的牆,這涉及到他的客戶們以及布碌崙羊頭灣科伊爾街2134號附近的眾多鄰居。開發商只有和所有被影響的鄰居們達成協議,才能開始施工。此外,他目前僅代表開發商起訴的11戶屋主的其中兩戶屋主。如果這兩戶屋主的案子得以在法庭解決,相信會對另外九戶屋主被告一案如何判決造成影響。
拯救南布碌聯盟的代表朱亨利博士(Dr.Henry Zhu, 音譯)說,他目前正在準備包含合同等相關細節的、與布碌崙羊頭灣科伊爾街2134號一案的報告,並希望該報告可獲得當地各級民選官員的簽字。此案非常複雜,而且已牽涉多方的大量時間與資金等資源。但該案仍可通過民選官員提案等多種方式妥善解決。希望各界人士對此案的順利解決抱有希望。本報記者張之銘紐約報道

薛斌(中)與朱亨利(左二)等人於24日在布碌崙高等法庭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