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恐陷折舊黑洞

/

Meta、亞馬遜等科技公司預定在今年底之前,投入2740億美元資本支出打造AI基礎設施。路透社資料圖片

華爾街在瘋狂追逐大型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AI)投資浪潮時,可能忽視一項隱藏的代價:折舊成本。據鉅亨網綜合報道,Alphabet、亞馬遜和Meta預定在今年底之前,共將投入2740億美元資本支出打造AI基礎設施。然而,美銀分析師Justin Post警告,快速上升的折舊成本可能侵蝕獲利能力。

當企業斥資購置數據中心、GPU顯卡等長期資產時,這些費用並不會立刻全額列為當期支出,而是依照資產可使用年限,逐年攤提折舊與攤銷費用。報道指出,如果折舊與攤銷的速度,超過AI收入成長的速度,或者資產的使用年限被縮短,這些龐大的資本支出就可能成為壓低股價的風險。

Post稱,「華爾街還在努力追趕不斷增加的折舊費用。」他警告,低估這些支出會讓大型科技公司看起來比實際上更有利潤,因而助長AI泡沫。美銀顯示,2025年、2026年和2027年,三家公司(Alphabet、亞馬遜和Meta)在折舊與攤銷預估值幾乎都高於市場共識,只有亞馬遜2025年的數字是例外。Post指,隨著新部署資產投入使用,2026年起將加速折舊,成為Google、Meta和亞馬遜額外營運成本壓力。

報道稱,到2027年,Alphabet的折舊支出估值差距將達70億美元,亞馬遜和Meta的差距分別為59億美元和35億美元。這些資本支出多半用於購買技術基礎設施,包括英偉達的GPU。Post認為,GPU的壽命可能比傳統資產更短,理由是工作負載沉重,且AI技術創新快,容易使設備快速過時。過去五年,亞馬遜、Meta和Google都曾延長服務器與網絡設備的使用年限,以分散成本,但這個趨勢開始逆轉。今年稍早,亞馬遜為因應AI帶來的技術快速更迭,將部分服務器與網絡資產的壽命從六年縮短為五年。

另一個風險是AI基礎設施的過度建設。若供給超過需求,這些巨頭可能被迫打起價格戰,導致AI商品化並壓縮利潤。在這種情況下,AI技術的變現速度將更加關鍵。雖然廣告與雲端運算已經是Google與Meta的早期變現來源,但折舊與攤銷的成長速度仍比營收快。本報訊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