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州議會周五通過法案,為灣區公共交通建立長期融資方案,計劃在2026年11月交由選民表決是否開徵銷售稅,以挽救面臨財政崩潰風險的灣區捷運(BART)、三藩市公車(Muni)等灣區主要公交機構。法案已交州長紐森決定,他必須在10月12日前簽署或否決。
綜合三藩市CBS電視台及《三藩市紀事報》報道,63號州參院法案(SB63),又稱「灣區連接法案」,允許阿拉美達縣、康特拉科斯達縣、三藩市、聖馬刁縣及聖他克拉縣在2026年選票上加入融資措施,為期14年。基本稅率定為0.5%,唯獨三藩市將可設為1%,以額外支援Muni系統。法案並設有問責條款,要求交通機構削減成本,否則無法獲取資金。
州參議員威善高(Scott Wiener)與阿雷金(Jesse Arreguin)共同提出此案。威善高形容,保障列車和巴士高頻率、可靠地運行對灣區未來至關重要,並強調法案是確保公共交通財務穩定的重要一步。
近年疫情衝擊乘客量,加上遠程工作盛行,令票務收入長期下跌,而聯邦疫情援助亦將在2026財政年度結束。Muni預計自2026年起每年赤字達3億2,200萬元,BART則在2027年起每年短缺3億7,500萬至4億元。
三藩市交通局表示,雖已透過內部改革省下1億3,000萬元,但2026年仍面臨3億700萬元缺口。
BART與Muni均警告,若無穩定資金來源,將被迫作出毀滅性削減。BART可能關閉部分車站,班次減至每小時一班;Muni則或需將多條路線班次減半。議員更警告,若服務縮減,灣區高速公路擠塞將急劇惡化,東灣往返三藩市的通勤時間或每周延長10小時。
倡議組織「越灣聯盟」(Transbay Coalition)共同創辦人拉文(Carter Lavin)稱,法案通過是一大突破,為未來多年奠定融資基礎,但強調仍需州長簽署、民間團體收集足夠連署,才能把議案列入選票。由於若以公民團體提案方式推動,只需過半數即可通過,不必達到傳統的三分之二門檻。民調顯示,若今日投票,多數選民傾向支持。
智庫SPUR的交通政策顧問佩蒂(Sebastian Petty)指出,措施對地區經濟、環境及生活質素「絕對必要」。
各交通機構也先後發聲表態。BART發言人Alicia Trost稱法案是「歷史性機會」,並重申會繼續削減成本以應對龐大財赤。三藩市交通局則表示,措施將保障Muni服務,並為投資基建、安全與無障礙設施提供資源,強調會與市長羅偉、州長紐森及區內夥伴合作,確保灣區公共交通的未來。
然而,即使2026年選民通過新稅,資金到位前仍有真空期。議員與紐森月前同意提供7億5,000萬元過渡貸款,但議會會期結束,貸款尚未正式批准。紐森辦公室表示或要待明年1月再處理。拉文直言,若無法解決這些關卡,灣區將面臨交通系統「災難性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