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食堂︱清華摘牌面向全校開放  學者:推動民族團結促進融合

官方大力推進伊斯蘭教中國化,整治「清真泛化」。據《星島》了解,清華大學唯一的「清真食堂」已被拆牌,非少數民族學生可以進去用餐。有傳北京一些高校的「清真食堂」亦已摘牌改名,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北京學者習五一評論,此舉可以推動民族團結、促進社會融合,「不是強調差異與分離,而是在相互尊重基礎上實現自然融合。」

官方近年強力整治「清真泛化」,除了各地清真寺建築展開「去阿拉伯化」、「去沙特化」,還叫停國家立法規範清真食品,北京一些高校亦開始將清真食堂摘牌。

清華「清真食堂」摘牌後,內部風格不變。讀者提供
清華「清真食堂」摘牌後,內部風格不變。讀者提供

 

清華原來設有「清真食堂」。互聯網
清華原來設有「清真食堂」。互聯網

 

清華大學「清真食堂」摘牌,原來掛牌的外牆紅色面磚也被拆掉。(讀者提供)
清華大學「清真食堂」摘牌,原來掛牌的外牆紅色面磚也被拆掉。(讀者提供)

 

大連理工大學清真餐廳:阿拉伯文、非清真食品不得入內!
大連理工大學清真餐廳:阿拉伯文、非清真食品不得入內!

 

「新學期開學,學校的清真食堂被摘牌,『禁止非清真食品帶入』的標語被清理。」有清華大學生在社交媒體稱。還有學生表示,最近「清真食堂」改叫「聞馨園」了。

「禁止非清真食品帶入」標語消失

一名近日進入清華大學觀察的人士告訴《星島》,「清真食堂」招牌確實已經不見蹤跡,原來掛牌的外牆紅色面磚也被拆掉,露出大面積的灰色牆體,餐廳大門上方貼著「聞馨園」招牌,「餐廳內部裝飾沒有改變」。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還提供了相關圖片。

據悉,事件的導火線,是一名清華的伊朗女留學生7月20日左右,在小紅書上發視頻對學校清真餐廳的美味讚不絕口,無意提到說帶一個漢族同學來吃飯,後者的飯卡刷不了,無法入內用餐。視頻引發關注,有網民向有關部門投訴。

上月16日,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公眾號在開學前發文稱:佟園食堂是學校的純清真食堂,「白天時只對穆斯林同學開放,18點後的宵夜對所有同學開放」。

醫師陶黎納在其微信公號稱,他向北大信訪辦投訴,認為涉嫌錯誤理解清真食品概念,削弱和危害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求必須對所有民族師生開放。9月1日,他接到北大信訪辦人士電話溝通此事,原來是一場誤會,北大2022年已經取消相關限制,不存在只對穆斯林開放一事。北大藝術學院的這篇文章已經刪除。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習五一在微博撰文指出,清華大學等高校清真食堂原來僅限特定民族師生使用,無形中構建區隔,此舉可以打破空間與心理隔離,促進飲食文化的共用與包容,避免將飲食差異標籤化、對立化。

她指出,這一變化體現從「差異管理」向「融合促進」的轉變,是對「互嵌式社區」理念的積極回應,「是新時代下推動民族團結、促進社會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實踐」。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