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媒報道,近期不少財金猛人在樓市掃貨,半年接近18億,留意只包括住宅。當然,這並不一定代表樓市見底,畢竟「猛人」中伏,也不乏例子。況且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基本常識:只要不是新盤的話,任何交易有買方,就有賣方。一位「猛人」掃貨,可能代表另一位「猛人」沽貨。
當然,也要看單價。若「猛人」只是買個400萬元單位,可能只是當迷你倉用,啟示不大。有關報道的統計,所謂「半年18億」,涉及21組「猛人」,37伙住宅。粗略平均價計,每組「猛人」涉資8600萬元,而每伙住宅也接近5000萬元,絕非「玩泥沙」。當中超過2億元的有2宗,1億至2億元的也有6宗。
真金白銀睇好後市
即使對「猛人」來說,億億聲的金錢,都不可能是小數目。身體最誠實,億億聲的錢放進去,證明這些「猛人」真的睇好後市,或至少相信下跌空間不大。
真金白銀的交易,總比網友那些口水戰有份量得多。官員唱好樓市,大家未必信。富豪唱好樓市,大家都未必信。但有「猛人」大手入市,至少可以證明他們看好。當然了,亦可以說有部份「猛人」未看好,仍未出手。
或因美國減息預期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提到的37伙住宅,有30伙是6月至8月買入。到底原因是甚麼?不知道。可能是因為預期美國減息,也可能是因為本欄經常提的一些利好樓市原因。
不過,香港人愛迷信內幕,總覺得有「春江鴨」。留意,這不是指違法或不道德的行為,而是指往往業界人士最清楚前景。所以講到尾,就看這些「春江鴨」是甚麼人,份量有多重了。
地產界掃樓有份量
「榜首」的是鷹君(41)羅嘉瑞家族等人,買了15伙,近一萬呎,涉資2.3億元。留意每伙平均價格才1500萬元,絕非豪宅級別,而是鐵路新盤(所以不存在有另一「猛人」沽貨)。至於用意是博升值,還是家族後人自住,就不得而知。無論如何,羅嘉瑞的級數,肯定夠份量,況且他們家族還要是做地產。
豪宅方面,也有人掃貨。老牌發展商永傑集團家族成員陳文傑,就以2.3億元買入了壽山村道SHOUSON PEAK一幢單號屋。
除了地產家族外,銀行高層家族,也有份入市。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就以近2700萬元買入大坑慧景園單位。據說她不惜追價,成交價甚至比恒生自己的網上估值貴了18%。
銀行家商界也入市
此外,知名銀行家王冬勝的兒子王嘉駿(現於投行工作),也以1.3億元買入兩伙大潭陽明山莊。王冬勝外號「銀行界梁朝偉」,行內聲望甚高。此外,他也是唯一一位曾經在兩間不同發鈔銀行鈔票上簽名的銀行行政總裁(渣打和匯豐)。相信王嘉駿入市前,定必有參考老父意見。
當然了,有陰謀論者認為,銀行高層入市,是「本小利大」,希望引起帶頭作用,托住樓市,令銀行脫困。此類「員工用自己人工支持公司」的玩法,也不是完全未見過。不過,動用到幾千萬,很難令人相信是基於「大局」,或受到公司壓力。
同樣地,王冬勝及其家人,早已「上岸」多年,根本不用配合任何銀行,或政府官員。所以有理由相信,王嘉駿入市,當然是為自己打算。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袁天凡夫婦也有入市。袁天凡乃是著名投資銀行家,曾經出任聯交所(港交所前身)行政總裁,更創立了盈科保險。他也有份策劃經典的「電訊盈科收購香港電訊」交易,所以被視為李澤楷的愛將。至於袁天凡太太李慧敏,也曾出任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袁天凡夫婦早前以4600萬買入啟德天瀧四房一伙,而去年也曾以1500萬元買入薄扶林貝沙灣一伙兩房單位。「Deal王」出手,值得留意。
無論如何,的確不少「猛人」未有入市。不過,不入市未必代表一定不看好(很多「猛人」早已買入多個物業)。但入市的,應該肯定是真心看好。
Patreon作者 李聲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