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危機必須解決 各方利益如何平衡

陳詩敏在規劃委員會上表態呼籲提高可負擔住房比例。 視頻直播截圖

梅義加在規劃委員會上表態要加強租客保護以及社區權益並允許市參事會依法調整。視頻直播截圖

三藩市規劃委員會周四(11日)舉行「家庭分區計劃」公聽會,多位市參事及其代表就住房、租客保護、歷史建築保存及小商業支持等議題發表意見,顯示計劃在推動新建住房的同時,仍面臨多方平衡的挑戰。

第一區市參事陳詩敏指出,三藩市急需更多新住宅,尤其是可負擔住房,以滿足工薪家庭、藝術工作者、長者及學生需求。她強調,建設新住房並不意味著犧牲現有社區或小商業利益。此前,市參事會一致通過州政府認可的住房要素計劃,其中包含超過350項實施措施,核心關注可負擔性、租客穩定與公平性,而這些原則主要由規劃委員會制定。

陳詩敏批評市長提出的計劃,將三分之二的城市進行統一調整(upzone),忽視規劃委員會的工作成果,過度集中於改造完整社區與租金管制房屋,缺乏對既有社區保護及歷史建築保存的考量。她指出,此舉可能威脅租戶、年長屋主、小商業與城市歷史資源。

她建議,包括提高二房與三房單位比例、將新建住宅可負擔比例提升至20%至25%、保留地面層以上住宅單位、以及設定開發時限,以確保住房快速落成,兼顧公平與社區穩定。

代表第七區市參事梅義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三藩市東部承擔了大部分開發壓力,而西區與北區多保持原狀,造成城市發展失衡。她認為,若不在富裕地區推動住房,人口與經濟增長將過度集中於東區,影響居民就業、教育與生活品質。她同時強調,保護租金管制房屋是必須堅守的底線,因為現行州法雖要求單位替代,但不保證租金可負擔,可能無法惠及原住租戶。梅義加呼籲規劃委員會通過計劃時附帶修正建議,以保障租客與社區權益,並允許市參事依法持續立法調整。

市參事會主席孟達文派代表表示支持在交通便利地區建設更多住宅,並推動將大型住宅轉型為多戶住宅。他關注鄰里商業區可能因州級密度獎勵而出現大規模建築,威脅歷史建築保存與街區風貌,建議對地塊合併與建築規模設限。

第二區市參事謝里爾派代表表示,支持多項計劃修正,包括增加三房單位比例、提供更多托兒資源、保護歷史資產,以及要求商業租戶提前通知等。他強調,這些措施將確保「家庭分區計劃」真正落實家庭友善與社區保護的初衷。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