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公民預算委員會(Citizens Budget Commission)11日發布的報告,大都會捷運局(MTA)2024年因逃票及逃費損失約10億元收入。該財政監督團體表示,2025年因應對措施生效,預計MTA將出現5年來首次收入損失下降。
據《紐約時報》報道,公民預算委員會委員會主席雷恩(Andrew Rein)表示,2024年中開始的損失下降是「5年來大幅增長趨勢的首次逆轉」。MTA歸功於多項防逃票措施,包括在地鐵閘機加裝防攀爬擋板、防止乘客拉開閘機偷溜的機制、無武裝保安人員,以及緊急門延遲15秒開啟的鎖定系統。
報告顯示,2024年大都會捷運局因巴士逃票損失5.68億元,地鐵逃票損失3.5億元,橋隧費損失至少5100萬元,通勤鐵路票損失至少4600萬元。地鐵與巴士逃票損失從2019年至2024年增加3倍,2024年9.18億元的逃票損失相當於當年地鐵與巴士票款收入的1/4,或180節新地鐵車廂、630輛新巴士的成本。
報告指出,逃票趨勢已開始逆轉。2024年第一季至2025年第一季,地鐵逃票率從14%降至10%,巴士逃票率從48%降至44%,為全市公共交通中最高。2024年第三季至2025年第二季,乘客量增加而逃票率下降。委員會預測,若此趨勢持續,2025年損失將降至9億元,扭轉疫情開始的逃票損失年增趨勢。
雷恩表示,逃票問題疫情前已存在,疫情後激增,雖然目前仍然嚴重,但目前下降是「重要轉折」。大都會捷運局採取2022年專家小組建議的四管齊下策略,包括改造閘機與大門、增加地鐵與巴士執法人員及票務檢查員、推廣付費重要性的教育活動及為低收入紐約人減免票價。MTA首席運營官帕特爾(Jai Patel)表示,將繼續此「聖戰」。
報告稱,若不降低逃票,MTA約200億元的年度營運預算未來可能岌岌可危。雷恩指出,逃票損害公眾信心,「你付費通過閘機,旁邊卻有人跳閘,會覺得不公平」。委員會建議加速部署更難繞過的新閘門,以及推行驗票計劃,派出檢查人員核查票務。本報訊

MTA去年因逃票及逃費損失約10億元收入,當中包括地鐵逃票3.5億元。 Natalie Keyssar/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