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從食品巨頭到五金連鎖店,各大公司紛紛警告稱,關稅已開始影響商店貨架,消費者正面臨新一輪價格壓力。
包括沃爾瑪、Target和Best Buy等零售巨頭近來都已表示,與關稅相關的成本增幅正開始滲入雜貨、家居用品和電子產品的價格中。包裝食品巨頭J.M.Smucker,旗下擁有名牌如Folgers、Dunkin和CafeBustelo,便警告在關稅影響下,其咖啡利潤驟降22%,預計將進一步提高價格。
同樣,斯帕姆和士力架的製造商Hormel Foods在季度財報未達預期後,也指出「商品投入成本急劇上升」的問題,導致其股價在發出警告後下跌了12%。企業高層普遍預計,隨著成本更高的庫存陸續到貨,未來還會有更多漲價。沃爾瑪執行長Doug McMillon上周表示,公司正盡可能長時間地維持低價,但隨著庫存補貨至關稅後水平,成本每周都在增加,預計將持續到第三和第四季。
在企業和消費者為物價波動焦慮之際,上周五聯邦上訴法院的一項裁決,卻為關稅的未來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法院以7比4的投票結果,推翻了特朗普的大部分全球進口關稅,裁定這些行政命令超越了他的合法權限。然而,該裁決允許關稅在政府向最高法院上訴期間保持不變,這使得零售商和消費者對於進口商品未來成本的預期仍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
不斷升級的壓力迫使各種規模的零售商必須決定,他們能夠吸收多少負擔,以及多少負擔將不可避免地轉嫁給日益分化的消費者。Sevens Report Research創始人Tom Essaye形容目前經濟為「K型經濟」:「你有一部分高收入消費者正在維持經濟運行,而另一部分低收入消費者則因感受到關稅通脹的影響而備受壓力」。
消費者的信心也因此大受打擊,在謹慎的心態下,民眾的購物方式正在改變,各收入階層的家庭都變得更加精打細算,選擇更明智的消費地點和方式。惠而浦執行長Marc Bitzer指出,消費者正在選擇轉向低端產品。Procter&Gamble執行長Jon Moeller也表示,他觀察到品牌組合內部有適度降級的趨勢,例如消費者選擇更便宜的汰漬洗衣精系列。
這種消費動態顯然幫助了折扣零售商和廉價商店擴大市場份額。一元店、FiveBelow等連鎖店近幾個月的需求都更為強勁,顯示消費者正在積極尋找便宜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