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有本地中小型地產發展商出現財政緊拙問題,德勤亞太應急計劃和破產業務主管合夥人何國樑表示,有財困的本地中小型發展商或正處於當年內地房企出現債務危機的第一階段,即進入債務展期階段,預計違約事件或陸續有來,但相信問題不會像內房企業般嚴重。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建議,本港銀行應向市場釋放更多資金,而政府亦可考慮承擔部分風險,以紓緩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困難。
正處債務危機第一階段
何國樑接受訪問時表示,第一階段即是銀行等債權人不同意立刻減記本金或利息,而是要求房企繼續還利息,並將本金還款日期延長兩、三年的債務展期階段,但這有機會只是「拖住先」,相關發展商兩、三年內未必能解決債務問題,因此接下來有可能陸續見到無法向銀行還息、違約、資不抵債、核數師只能出示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等情況。
不過,何國樑強調,香港的經濟基本面、發展商質素、法律制度均優於內地,加上香港土地甚少,預料香港中小型發展商違約情況,不會如內房企業般嚴重。曾煥平則補充指,美國開始減息後,正面臨財困危機的發展商、私人公司的財務緊張情況可能會有所紓緩,但是資產價值嚴重下跌正拖累了本港的房地產市場結構,難以估計中小型發展商困局,何時才能出現轉機。
希望銀行釋放更多資金
被問及如何「拯救」陷入困境的發展商,何國樑指出,市場尚處觀察期,並無即時解決方案,而沒有「躺平」的發展商或可透過出售自有資產、與銀行保持溝通等行動,積極面對危機。
曾煥平說,多數銀行因擔心收不回錢而不放貸,導致現時市場資金流動性不足,有價值的資產無法交易和盤活,希望本港銀行可以向市場釋放更多資金,同時政府亦可考慮承擔部分風險,以增強銀行信心,促使新資金重新流入市場,緩解發展商流動性問題。
寫字樓租金回到2010年水平
另一方面,曾煥平表示,雖然近期寫字樓物業市場,受惠於新股上市活動活躍,帶動一些金融機構和法律事務所的租賃需求,但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高品質物業,尤其是那些環保規格高、樓底高、配套設施完善的寫字樓,老舊寫字樓仍是無人問津。
整體而言,本港寫字樓租金和價值已經回落到2010年的水平,且相較於2019年高峰期,租金下跌了41%,買賣價下跌了54%。他續指,商舖情況更為嚴峻,受到市民北上消費和網購影響,商舖租金和買賣價分別比2014年高峰下跌了70%和72%,並預計今年本港寫字樓和商店的租金和價值,仍可能有介乎5%至10%的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