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zen治安警報 AI代勞質量不保

安全警報應用程式Citizen被揭利用AI時有出錯,圖為其網頁截圖。Citizen

▍本報訊 ▍

安全警報應用程式Citizen正在採用人工智能(AI)撰寫警告,而且未經真人審查下在平台上發布,造成與事實不符、發布罪案的血腥細節,甚至暴露車牌和涉及者名字等個資隱私,引發憂慮。

這項新聞傳出之際,正值Citizen新近宣布裁減10多名工會員工,有消息人士相信這波裁員與該公司越來越依賴AI和將部份工作轉移國外有關,該公司還剛與紐約市府達成合作協議。

知情人士向獨立新聞網站404 Media形容,「速度才是關鍵」,並解釋,AI會在工作人員沒有初步輸入資料情況下,自動擷取、打包和發送原始通知,接下來員工的工作是補充後續片段的背景,或者在出現隱私受影響情況時將相關資訊編輯和刪除。

Citizen自喻為「人人可以互相保護」的程式,迄今已有1,000萬名用戶。全國各地民眾上傳他們週遭所發生的事相關影像,希望通知其他用戶。

Citizen受薪用戶還會持續監聽警方的無線電,依照內容推送警報。該程式的警報經常包括題目、影像和部份額外文字。

Citizen多年來由員工監聽警方無線電自行發布警報。消息人士向404指稱,該平台近日改用AI,「真人的角色越來越稀少」。

兩名受訪消息人士指,Citizen最初引入AI協助撰寫通知,接著開始自行從無線電中擷取資料推送警報,但AI發送警報前,各項資料未經任何分析或真人審查。

三位消息人士皆指,AI會犯錯,或包含不應該出現的資訊。例如AI將「motor vehicle accident」(汽車事故)譯成「murder vehicle accident」(謀殺汽車事故)、錯誤公布事發地址,甚至違反Citizen使用指引包含血腥或敏感資料。還會公布警員發現失竊車或殺人犯的蹤跡,恐危及警員行動風險。

AI有時重複報告,未理解兩則警方調度電台訊息實際上關於相同事件。尤其是警方追捕嫌犯之時,調度電台持續提供嫌犯所在的新位置,結果AI就把它們當成不同事件。

消息人士指,在分析員能夠調整和修正問題前,用戶早已看到這些資訊,結果造成混亂。

對於這些問題,Citizen尚無任何回應。

科技-三藩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