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已成為高齡化社會,年前為照顧長者,各地一窩蜂開設社區食堂,以低廉價格供應長者餐食,2023年便開設1700家,但熱潮過後,在官方補貼減少,內卷嚴重及消費者流失下,許多社區食堂已經倒閉,有些開業不足兩個月便要關門。
全國年開約1700家
中央社報道,2022年10月31日,中國住建部、民政部印發「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試點完善社區設施,當中便包括以老年為主客群的社區食堂。






相關新聞:駐京觀察 :青年「蹭飯」社區食堂
通知並要求各縣級市、區各選取3到5個社區,展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並於2年後在全國推廣。此後,開辦社區食堂便成為熱潮,有媒體估計,通知發出後約1年,全國便開了約1700家社區食堂。
一窩蜂開食堂後,各地便紛傳食堂無以為繼的局面,北京、西安、瀋陽、杭州、蘇州等地的社區食堂,自去年以來便大規模歇業,有的甚至開業不到2個月就關門。
有內媒指,像蘇州為了配合政策,在全市開闢了2000多個以「老年人助餐點」為名的社區食堂,結果至少一半陷入虧本,不少社區食堂便直接停業。
難同時滿足長者年輕人口味
報道指,這些社區食堂在開辦之初時,獲地方政府補貼,而能提供一葷兩素12元,兩葷一素15元的便宜價格,吸引老年,甚至年輕客群。
相關新聞:傳媒女碩士辭職辦社區食堂:4餸1湯15元菜式每天不一樣
隨著地方政府財政捉襟見肘,部份社區食堂失去補貼,便無法提供便宜飯菜。
而菜單重覆、單調,難同時滿足老年及年輕人不同的喜好,也令消費者流失,如業者頻頻換菜單及增加廚師,成本又會大增,甚至有食堂為節省成本,使用預製菜。
社區食堂於是陷入加價至與其他食肆幾乎看齊,失去競爭力;或者菜式品質越做越差,被消費者離棄,種種原因,使風光一時的社區食堂出現倒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