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香港 Web3.0標準化協會對外發布首份RWA產業白皮書(下稱RWA白皮書),在RWA代幣化趨勢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系統性地提出了資產篩選的標準和框架,打破了市場上「萬物皆可RWA」甚囂塵上的論調。
RWA全稱為Real World Assets,直譯為「現實世界資產」,指的是在區塊鏈或Web3.0生態系統中,以數字化、代幣化的方式來表示和交易現實世界中的資產。RWA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傳統金融資產帶入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從而實現更高效、更透明、更安全的資產管理和交易。

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數科區塊鏈業務總裁邊卓群表示:“經過在新能源領域的實踐驗證,我們的RWA技術平台、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漸成熟。螞蟻也將在算力與更廣泛的金融資產領域進行RWA新探索。”
在數字經濟在全球經濟中佔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當下,作為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之間的一道橋梁,被視為加密貨幣市場計價工具、為RWA提供交易媒介和流動性的穩定幣,正在成為數字金融世界中貨幣體系全新的代名詞。
一句話概括,RWA是穩定幣的交易場景,而穩定幣會成為RWA場景的重要交易「貨幣」。
為新數字經濟劃定「邊界」
今年5月3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憲報刊登《穩定幣條例》,標志著該條例正式生效,香港成為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
8月7日,RWA白皮書的發布又向外界明確一個信息,即並非所有資產都適合進行RWA代幣化,「萬物皆可RWA」是個偽命題。
這是因為RWA的興起並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傳統資產缺乏流動性、區塊鏈技術成熟度提高以及市場需求變革等。
此前RWA的發展面臨顯著風險,如各國監管差異顯著、鏈下數據透明度不足、部分資產流動性差等問題。同時,技術安全漏洞與合約覆雜性也是潛在隱患。因此,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重視風險管理與合規建設的重要性。
比如,廣為人知的穩定幣是美國Tether公司2014年推出的Tether USD,即USDT。據Tether官方表示,USDT是由美元資產支撐的穩定幣,每枚代幣都有1美元資產作為支撐。也正是憑借USDT項目,Tether公司在2024年實現了137億美元凈利潤,成為新一代金融巨頭。
但Tether2021年就因發布誤導性信息被紐約州檢察長辦公室罰款4100萬美元,彼時的調查結果顯示,Tether在某些時期僅持有相當於27.6%的USDT價值的實際美元儲備,而非100%的美元儲備。
也正因此,美國今年5月通過了《2025年美國穩定幣創新指導與建立法案》(即《GENIUS法案》),作為一款旨在為支付型穩定幣建立全面聯邦監管框架的法案,該法案在穩定幣的定義與分類、發行許可、儲備與贖回要求、監管框架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目前,全球RWA產業正在成規模的迅速增長,已經處於從概念驗證向規模化應用轉型的關鍵節點。
據Defillama數據,截至2025年6月,RWA總鎖倉量達125億美元,較2024年增長124%。根據幣安研究2025年6月的月度市場洞察報告,隨著監管清晰度的提高,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產品得到廣泛採用,僅2025年上半年,該市場規模便從86 億美元飆升至超過230億美元,漲幅超260%。
在這一背景下,為RWA劃定「邊界」,成為Web3.0時代下新數字經濟能否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因素。
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數科區塊鏈業務總裁邊卓群也向《星島》記者表示,螞蟻在拓展 RWA 新資產方面一直持審慎態度。「過去一年,我們拒絕了很多RWA的需求,包括農產品、紅酒、高端名畫等。」
螞蟻一站式RWA生態落地
「劃定」邊界之後,還需確保RWA鏈路中數字資產的可信性。
目前,隨著不同資產類型逐步實現鏈上代幣化,RWA應用場景正在持續擴展,實踐中已經形成五種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方向。例如,黃金、債券、應收賬款、基金等金融資產;充電、光伏等新能源資產;酒店、房地產等不動產;碳信用、數據、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GPU硬件等算力資產這五類主流資產。
其中,新能源RWA代表了「中國特色」,展示了綠色金融與實體經濟融資場景的巨大潛力;GPU等算力資產憑借AI產業「剛性需求」和可信「數字基因」,成為RWA的理想錨定資產。同時,盡管不動產RWA如商業地產等領域也有探索,但面臨產權登記差異、估值不一致以及地方監管合規等挑戰。
事實上,RWA白皮書也明確提到,能夠成功實現規模化落地的資產需要滿足價值穩定性、法律確權清晰性及鏈下數據可驗證性三大門檻。

以螞蟻數科為例,作為全球區塊鏈授權專利持有量最多的企業,過去一年,螞蟻數科圍繞RWA等數字資產場景,從資產可信、高效流通、交易安全與合規等四方面入手,先後發布RWA平台「兩鏈一橋」、資產上鏈方案AntChain Inside、Layer2 區塊鏈Jovay。
其中,AntChain Inside底層采用螞蟻鏈自研的「區塊鏈+IoT」架構,可實時映射設備資產的可信數據,對資產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這是資產上鏈的第一步,也是RWA大規模交易的基礎。而螞蟻數科借助這套技術架構鏈接超過1500萬台新能源設備,形成全球最大的鏈上新能源設備網絡。
2024年8月,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導下,螞蟻數科支持內地新能源上市公司朗新成功完成RWA跨境融資。這是國內首個新能源RWA項目,也是香港金管局公布的首批代幣化主題案例之一。
2024年12月,綠色能源服務商協鑫能科成功完成基於光伏實體資產的RWA,涉及金額超2億元人民幣。這是國內首單光伏實體資產RWA,使國內綠色資產與境外資金高效連接,成功實現數字技術對實體產業的賦能。
2025年3月,巡鷹集團旗下巡鷹出行成功完成基於換電實體資產的RWA,涉及金額數千萬港元,該項目由螞蟻數科、Conflux Network與VDX共同提供技術支持。
目前,螞蟻數科已經完成三個RWA的案例。據知情人士透露,螞蟻數科第四例RWA項目即將落地,該項目涉及算力領域,這也是螞蟻數科在新興領域進行的一次嘗試。
此外,在RWA的流通環節,螞蟻數科通過「兩鏈一橋」架構實現了境內資產與全球資金的高效對接。在此基礎之上,螞蟻數科通過與香港持牌機構深度協作,串聯起證券交易、投資咨詢、資產管理、穩定幣及數字資產托管等全環節。螞蟻數科還進一步引入AI大模型、同態加密、ZK、TEE等軟硬件技術,端到端保障資產的隱私與合規。
《星島》記者也了解到,目前,螞蟻數科與中國信通院正攜手20余家企業牽頭制定實體資產上鏈技術規範,該規範首次系統性提出數據上鏈的全流程技術規範,被視作RWA的「類5G標準」,將於近期發布。
《星島環球網》記者 周昊 郭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