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聯盟初選財務新報告 獲得PAC支持參選人成績差

根據市民聯盟(Citizens Union)前(4)日公布的一份報告,今年紐約市的初選中,獲得政治行動組織超級PAC財力支持的參選人,結果普遍不理想,而獲得選民小額捐款的參選人成績亮眼。根據報告,華埠第1選區、布魯崙日落公園第38選區和皇后區艾姆赫斯特第30選區三個華人較為集中的選區的參選人中均有超級PAC介入支持,但最終都未獲勝。

報告指出,這次選舉中,外部團體通過超級PAC總共投入4600萬美元,試圖左右包括市長、區長及市議會等多場重要選戰的結果。然而在大多數激烈競爭的選區中,這些受超級PAC支持的候選人未能獲勝。

報告說,在第1選區,衛冕市議員馬泰面對來自超級PAC總額高達32萬美元對對手的支持,以及對手諾永信自費高達91萬5000美元的競選挑戰下,仍成功以839位小額捐款人、49%首輪得票率贏得初選。他所獲得的小額捐款數量遠超其他對手,也顯示其基層支持動員力極強。

第38選區方面,挑戰者葉凌霞雖獲超級PAC將近49萬美元的支持用於打敗衛冕議員阿維萊斯(Alexa Avilés),但最終未能奏效。阿維萊斯憑藉超過兩倍於對手的支持者數與小額捐款,於首輪便以71%得票率勝出。

在第30選區,試圖接替即將離任的市議員霍頓的參選人、教師工會策略師史密斯(Dermot Smyth),獲得近70萬美元的外部資金支持,但最終僅得31%選票,排名第三。初選勝出的黃友興的募捐以平均每筆84美元的小額捐款為主,他成功在第三輪投票中以51.5%得票率勝出。

市長初選情況也相似,超級PAC在前州長柯莫身上投資2670萬美元,給最終勝出的曼達尼捐出了820萬美元。

而曼達尼的競選主要依賴小額捐款人,他受到2萬8978名小額捐款人的捐款,是參選人中最多的,他們平均捐款額88元,是所有參選人中最低的。

報告說,選民在此次選舉中普遍傾向把票投給有基層支持、仰賴公共匹配資金及小額捐款的參選人,而非受大企業或政治行動委員會強力資助的參選人,顯示選民以選票傳遞出對財團操控選舉的警惕與抗拒。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