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於8月7日實施的新一輪關稅政策,旅美戰略學家趙雲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此舉不僅無助於「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反而將進一步推高通膨壓力、擾亂全球供應鏈,並對中國等出口國造成連鎖衝擊。他直言:「這是一把雙刃劍,美國想傷人,卻也將傷到自己。」
根據耶魯大學預估,若關稅長期實施,電子產品短期價格將上漲約18.2%,服飾類商品更可能短期內漲幅達37.5%。趙雲龍指出,儘管企業短期內仍有庫存緩衝,但未來數月,物價壓力將明顯浮現,屆時消費者無可避免地需承擔成本轉嫁。
趙雲龍指出,特朗普意圖透過關稅政策吸引製造業回流中部鐵鏽地帶,但實際上,美國高昂的勞動成本與強勢工會體系,使製造業「難以落地」。他舉例,郭台銘、曹德旺等企業家嘗試在美設廠,最終亦因無法承受成本而陷入困境。
他強調,製造業的成功需完整配套生態,包括原物料、物流、包裝等,而這些條件美國早已不復存在。他認為,美國應發展其高科技、金融與教育產業,而非強行推動製造業回流。
關於中國當前的應對策略,趙雲龍指出,中國內需疲軟、青年失業嚴重,中小企業大量倒閉,應對關稅打擊的能力明顯下降。
他建議,中國政府應考慮發放現金刺激消費,否則通縮壓力將持續惡化。
對於企業尋求「中國+1」供應鏈策略的可行性,趙雲龍指出,美方同步對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加徵關稅,已對該策略構成挑戰。他表示,無論遷往何處,供應鏈重建都將推升成本,並可能導致全球性經濟萎縮。
當被問及中美貿易談判是否仍有轉圜空間時,趙雲龍認為,儘管目前雙方在稀土、晶片等領域仍有互賴關係,但「脫鉤」已是大勢所趨。
他指出,美中意識形態對立根深蒂固,雙方難以長期合作,未來不排除貿易額大幅下滑的可能。 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

旅美戰略學家趙雲龍。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