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爾大學一組電腦科學家近日發表了一項新技術,有望對抗人工智能(AI)生成影片、深偽(deepfakes)及經過竄改的視頻片段。
據科技網站Engadget報道,這項浮水印技術名為「噪聲編碼照明」(noise-coded illumination),能將驗證資料隱藏於光線中,協助調查人員識別影片是否遭到篡改。該方法由Peter Michael、Zekun Hao、Serge Belongie和助理教授戴維斯(Abe Davis)共同設計,已於6月27日發表於《ACM圖形學會會刊》,並預計於8月10日在SIGGRAPH大會上公開演示。
該系統會於場景的光源中加入近乎難以察覺的閃爍。即使肉眼無法辨識,攝影機仍會錄下這種偽隨機閃爍模式,而每組閃爍的燈光或螢幕都具獨特編碼。
舉例來說,如果白宮簡報室的一場記者會全程錄影,現場燈光就可設置成以獨特編碼閃爍。若這段記者會影片其後於網上流傳、甚至被指涉爭議性言論,調查人員只需用解碼器檢查影片光線編碼是否一致,即可判斷片段有否經過竄改。
助理教授戴維斯解釋,每個浮水印都攜帶一個低解析度、帶時間戳記的原始影片版本(稱為「編碼影片」code videos),只要是在類似光照條件下拍攝就有效。他補充,若有人竄改影片,竄改部分將會和原始編碼影片產生矛盾,令調查人員能辨識變造位置;若以AI合成偽影片,編碼影片則會呈現隨機錯亂,無法驗證。科學家坦言,該技術在拍攝快速移動場景或強烈陽光下效果較差,但認為在會議簡報、電視訪談、演講廳等室內環境仍有實際應用潛力。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