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廣電總局21日發布關於抗戰題材微短劇的管理提示,要求杜絕此類微短劇懸浮設定、幼稚劇情、偽主題創作等不正之風。距離抗日神劇遭嚴打已過去十餘年,然而近月來,堪比「手撕鬼子」的離譜劇情在抗戰短劇裏又掀起了一波熱潮。
相關新聞:超人化抗戰神劇|廣電總局遏微短劇亂象 防「低級紅高級黑」
據內地「娛樂資本論」報道,傳統抗日神劇仿照武俠片,主角「飛檐走壁、徒手格鬥」大量借鑑了武俠片的誇張表現。這種飽受詬病的「我方高能、敵方低智」模式,在短劇時代非但沒有被摒棄,反而被推向更加荒誕的極端,成為一種系統性策略。其核心邏輯在於,為了在極短時間內製造「爽感」高潮,不惜犧牲歷史邏輯、軍事常識與人物塑造的真實性。






最典型的情況是,「我方神化」登峰造極。「這彈弓能打走鬼子」、「還有一年日本會宣布無條件投降」、舉槍自殺後已「入土為安」,最後也能活下來。「娛樂資本論」總結了近月熱度較高的抗戰題材微短劇的神奇劇情。
相關新聞:盤點十大抗日神劇 「手撕鬼子」「石仔打飛機」光怪陸離超乎常理
1. 《剿滅鬼子》中,日軍去村裏尋找寶藏,村民為了挑釁日軍,用彈弓將日軍劫殺在半路,日本軍官當場倒地抽搐。為了徹底將他們趕出村子,村民們開辦「武術速成班」,這些村民前一秒還是一群普通人,後一秒就能用不熟練的動作將日軍一網打盡。
2. 《七七事變,師父讓我下山去抗日》中,剛學武下山歸來的主角為救被日軍抓捕的村民,竟僅憑一把大刀就敢直面裝備槍械的日軍。荒誕的是,持槍的日本軍官就像被按了暫停鍵,既不瞄準射擊,也不指揮手下反擊,只是直挺挺地愣在原地,靜待主角一步步走近,在他手起刀落間被輕鬆斬殺,不管主角戰鬥力如何,僅靠日軍的「低能」表演,就能「一鍵通關」。

3. 《火種》裏,主角兒子為了保護父親的卧底身份,毅然舉槍自盡。主角在亂葬崗找到兒子遺體後,親手將他埋到土裏,還堆起了墳頭,可就在主角剛轉身離去時,被深埋在墳裏的兒子竟然破土動了手指,死而復生。
4. 《海城諜影》裏,主角在情報機構的審訊中當場中彈,鏡頭清晰展現了他的痛苦掙扎,任誰看都是無法挽回的死亡結局,可最後一集卻毫無徵兆地奇蹟生還,聲稱是女主父親救了他,最後和女主手牽手走向所謂的圓滿結局。
5. 《重回1944:我在東北打鬼子》結合了「穿越」元素,讓身為中國軍人的男主角帶著現代全套設備重走戰爭路,他用無人機探尋敵人部署,再用哭喪的聲音掩蓋無人機的嗡嗡聲,利用各種現代技術在戰場叱咤風雲。

後續男主掏出手機,在1944年的密林裏刷出4G信號,為了給女主證明自己來自未來,男主展示了日本投降的影片,沒有基站、沒有衛星、沒有集成電路,卻憑空有了信號,手機甚至還能充電、下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