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元陽,天下奇景

文/ 梁掌球 (David Lang), 圖/Donnie Sexton

中國是多山的國家,山峰高原佔國土面積三分之二,沿山麓建築梯田耕種由來已久。在雲南、廣西、貴州、浙江和福建等省份均有分佈大面積、歷史悠久的梯田。其中在雲南元陽的哈尼梯田、廣西的龍脊梯田、浙江崇頭鎮的雲口梯田,和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內的加榜梯田,是被公認為中國最美的四大梯田!

鬼斧神功的高山梯田。

多年前我初次看到元陽和龍脊兩地梯田的高清沙龍照片,氣象萬千,美不勝收,一直令我魂牽夢繞,念念不忘,務求親睹為快。奈何新冠病毒被迫居家三年,無處可去。疫情過後,在2023年追看了劉亦菲演出的「去有風的地方」電視連續劇,被劇中人情味極濃的雲南小鎮生活深深吸引,加速了前往梯田旅遊的行動計劃。終於在去年2024九月中,和數位美國旅遊攝影師好友共六人成行,造訪了廣西龍脊雲南元陽,圓了觀賞梯田夢!

龍脊元陽,山高路遙

龍脊梯田位於廣西桂林市北面65-70公里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內,開車取道「桂三高速」(即桂林三江)只需個半鐘頭便可到達。從前沒有公路的年代,車行需要雙倍,得花三個多小時。龍脊山脈因如龍的背脊而得名,山的左邊是桑江,右邊是梯田,劃分為平安壯族梯田、金坑紅瑤梯田和龍脊古莊寨梯田三大景區。

元陽哈尼梯田的金黄秋色稻花

至於元陽梯田是在雲南省南部離中越邊境不遠的哀牢山深處。哀牢山和近鄰的無量山從前是與世隔絕的大山大嶺,至今仍保存許多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西黑冠長臂猿以此兩處大山為家。因它們在樹間來去飛快,當地人冠以「風猿」稱號。

元陽梯田分佈在紅河南岸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內的元陽、綠春和金平等縣,由河谷延伸至二千多米高的雲霄深處,佔地廣達三十多萬畝。與龍脊相同,元陽梯田亦分為三大景觀區:老虎嘴多依樹、和。從雲南省會昆明出發駕車往南走,沿著國道G245先到達距離210公里的建水古城,再由建水經“世界鍚都” 市到元陽縣府是另外120公里。從元陽縣城再駕車往前57公里,在山坡左轉右拐,穿越隧道深入大山,感覺上行了很遠的路程才到達哈尼梯田。

竹筒飯的米是原陽 自家種的

回想數十年前車道仍未建成時,要徒步或騎騾在大山中走多少天才能到達哈尼,艱辛的情景,不敢想像!所以我建議不要心急巴望在一天之內趕路由昆明直達元陽,大夥應在古稱「臨安」的建水遊覽半天和夜宿一宵,參觀文廟和朱家花園,並嚐嚐由老井甜水造的著名建水豆腐,才不枉此行!

元陽梯田有1300年的歷史,而龍脊則更長達2300年。元陽開始建於唐朝初期,而龍脊則初建於秦朝,成型於唐代,而完成於明初。兩者相比,龍脊是先為世人所注意和認識,被稱為“世界梯田原鄉”。元陽則因遠在深山無人知,直到1993年法國電影製片家楊·拉瑪(Yann Layma)在旅遊雲南時發現了氣勢磅礴的老虎嘴,驚為天上人間,登時愛上這大片千百年來隱身在深山、默默無名的高原稻田。隔年春天他帶了新婚妻子重訪元陽,拍攝了「山的雕塑家」專題片,在歐洲播出後,元陽才開始展現在世人的眼中。這段歷史與江南水鄉周莊透過陳逸飛的油畫而名揚海外的故事是非常相似的。

鬼斧神工,與世和諧

無論元陽或龍脊,梯田是依山順勢而築,因地制宜,層層疊疊,直通雲海。修築在崇山峻嶺山坡上的梯田,坡度在15至75度之間,山高地少,九山半水半分田,有數之不盡的細小零碎小田塊,遠看有點像豬腰狀,大小長短各異。大塊的可用牛來耕,小的只能站上一兩個人,或僅可打傘。當地人形容小碎田為「青蛙一跳三塊田,一麻蓑衣蓋過田」!

最多級數的梯田位於元陽的垻達梯田景區,從海拔1100米的麻栗寨順勢而起,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高,一共3700多級,層層似天梯 ,不可思議。把荒山野嶺改天換地,開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窮鄉僻壤成為萬畝良田,當地農民真是了不起!

高山天氣莫測多變,哈尼元陽的環境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而龍勝雖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但”萬山環峙、五水分流”。在高山梯田成功種植稻米,必須要有一套完善可靠的灌溉系統,以及人類與自然完美和諧的共識。當地的農民在千百年前已了解要順應和善待自然環境,才會獲得上天和大地的回報和恩澤。哈尼人的古諺語說的很清楚:“有山才有樹、有樹才有水、有水才有米、有米才有人”!它們與龍脊人共同認為“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所以在開闢梯田時,農民會保留村莊的“寨神林”,防止水土流失和作為村莊守護神的棲息地。我們在元陽縣新街鎮的「阿者科村」遊覽時,入村口處裝有山神水長流的管道,我們試飲,清涼可口!村後的樹林有告示牌不准隨便進入。村民告訴我們樹林裡有榕樹、多依樹、木荷、五眼果樹和水冬瓜樹等高涵養水分的喬木,成為水園林,涓涓輕流由此流往灌溉水溝,經小水閘再通往各梯田。阿者科村的名字是哈尼语,意指“滑竹成片的地方”,建村历史超过160年,现在有62户家庭430名居民,是当地保存最好的哈尼族村寨。

金秋梯田,世代相傳

我們去年九月下旬遊玩龍脊和元陽兩地時,碰巧秋收剛開始,飽滿的稻穗蕩漾在微風中,一層層的麥浪隨風搖擺,漂亮如一片金黃大海!在元陽老虎嘴的觀景台看晚霞夕照、落日餘暉,天地顏色的層次是很明顯的。而在多依樹景觀台看日出,如天氣合作的話,清晨的朝霞和雲海是非常迷人的。

在龍脊風景區內有「天下第一長髮村」美名的黃洛瑤寨,是龍脊十三個寨中唯一的瑤族村莊。全村有六十戶人家,頭髮長達一公尺以上的婦女有六十多位。希望拍照打卡的遊客,請先找嚮導溝通安排,和別忘付小費給長髮姑娘呀!

“天下第一長髮村“的黄洛瑶寨

元陽和龍脊農民深信人對自然環境必須尊重,人可取於大自然,但必須遵從時令節制,不能任意不分日夜予取予求,竭澤而漁,殺雞取卵。這和日本的Satoyama與大自然相互依賴的概念是相同的。水稻農民不使用農藥化肥,它們在水稻田內放養鯉魚、泥鰍、田螺和鴨子,魚和鴨吃掉稻田害蟲和雜草,他們的排泄物又給禾稻提供純生態養分。稻魚鴨共生的循環種養模式,不但建構人與生態的和諧關係,賣鴨和魚類更增加農民的收入。在元陽的一間小小的村莊飯店,我們喝了非常鮮美清甜的薄荷葉田魚湯,讓我驚喜!在龍脊,我們也嚐了美味的酸筍稻花魚。

鲜美無比的薄荷葉田鱼湯

古老山地的農耕文化也展現在「牛親家」和「借木」傳統習俗。哈尼的小農戶很多沒有自養耕牛,而是與鄰戶共飼共用一頭。每年雙方同意間錯開耕和播種的時間,輪流使用牛隻。此外,梯田農民從不會亂砍濫伐寨林樹木。如寨民需要木材蓋屋時,要先獲得林神準許才挑選合適的樹去「借木」。砍伐後,借木者要重新種樹以做償還,並表示感謝森林的饋贈。過往的哈尼族人在逝世後多被埋在梯田旁的山坡上,讓他們繼續在另外的一個世界裡,仍然可以守望著心愛的梯田!

龍脊與元陽兩地的農民經過歲月,篳路藍縷地把荒山惡水開闢打造成中國甚至是全世界最壯麗恢宏的登天梯田,不愧是人類創造的奇蹟!兩地美若「山間水渠如玉帶,層層稻田似天梯」。毫無疑問是人類的共同世界遺產、無價的永恆寶地。

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