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政府皆致力於扶持本土製造業,但無論是拜登總統任內的補貼政策,還是現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築起的關稅壁壘,都未能扭轉該行業近三年來的困境。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活動已連續數月萎縮,就業人數也呈現下滑趨勢,整體陷入停滯不前的泥淖。
過去,拜登政府對半導體和清潔能源的稅收優惠,一度引發了工廠建設的投資熱潮。然而,隨著特朗普政府上任後發動貿易戰並終止綠能補貼,這股投資熱潮迅速降溫。經濟學家預測,在政策轉向的影響下,製造業的生產與就業前景恐將持續低迷,甚至可能在未來一年陷入衰退。

特朗普政府試圖透過高額關稅來保護國內產業,並吸引企業回流。美聯社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試圖透過高額關稅來保護國內產業,並吸引企業回流。此舉在某些情況下確有成效,例如讓美國企業在競標中,能與價格較低的國外對手抗衡。但其負面效應也同樣顯著。由於美國工廠也需進口大量機械與鋼鋁等原材料,關稅無可避免地推高了生產成本,反而削弱了美國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以鋼鐵為例,關稅導致美國國內鋼價飆升至世界出口價的兩倍以上,部分企業寧可支付高昂關稅,也要繼續從歐洲進口鋼材。
更令企業頭痛的是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特朗普政府反覆調整關稅的內容與生效日期,讓製造商、供應商及客戶皆無所適從,無法制定長期的採購與投資計畫。業界普遍抱怨,這種混亂的局面導致客戶不願做出承諾,企業也因此對投資和招聘抱持猶豫態度。
回顧疫情期間,美國製造業經歷了一場劇烈的起伏。起初因停工而大量裁員,隨後因消費者在紓困金刺激下瘋狂搶購商品,工廠又迎來招聘狂潮。然而,這波榮景只是曇花一現,當經濟活動恢復常態後,工廠招聘隨即停滯。最終,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幾乎完全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傑瑞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形容這是「一趟回到原點的漫長奇特旅程」。
展望未來,製造業的氣氛普遍是觀望與遲疑。在關稅政策的最終影響塵埃落定之前,多數企業不願貿然進行大規模投資或招聘新員工。正如一位業者所言,製造業的轉向需要時間,無法「一蹴可幾」。目前,整個行業似乎都在等待一個「新常態」的到來,而這種普遍的不確定性,正是當前美國製造業停滯不前的核心癥結。
–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