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餘半年,「十四五」(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即將收官。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昨日說,「十四五」期間,內地經濟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再造了一個長三角,又指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成為世界發展最穩定、可靠的力量。
5年經濟增量逾35萬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舉行記者會,總結「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成績。鄭柵潔表示,「十四五」時期,內地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頭4年經濟增速平均在5.5%;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左右,5年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長三角,也相當於廣東、江蘇、山東經濟總量總和。

預計我國今年經濟總量可達14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鄭柵潔表示,5年以來,中國站上了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的創新制高。海上,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大型LNG運輸船全球領先;陸上,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石島灣基地投入商業運行;天上,第一座中國空間站「天宮」全面建成運營,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
他指出,這些彰顯了中國創新的重大突破,科技創新帶動產業不斷向中高端轉型升級。事實證明,「脫鈎斷鏈」、打壓遏制只會增強中國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只會加速中國自主創新的進度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