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協作平台Figma衝刺今年最大科技IPO,擬融資15億美元,規模或超越CoreWeave。公司2024年營收7.49億美元,2025年Q1收入2.28億美元。平台支撐GoogleMaps、Uber等知名應用,月活超1300萬,70%的收入來自大客戶。
全球每天數十億用戶在使用由Figma支持構建的app、網站及數字界面,如GoogleMaps導航、Uber打車、JetBlue辦理航班、Netflix觀看節目、Duolingo學語言、Claude問答、LinkedIn建聯、MercadoLibre購物與Airbnb訂住宿等。
這些數字產品背後,是一個個跨職能團隊在Figma平台上的協作成果,包括設計師、開發者、產品經理、研究員、市場人員、文案與非設計用戶等。根據Figma早前向SEC披露的資訊,2024年營收為7.49億美元,同比增長48%,2025財年第一季度收入為2.28億美元,同比增長46%。
在盈利能力方面,Figma於2023年實現淨利潤7.378億美元,2024年錄得淨虧蝕7.321億美元;但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來,已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分別為1350萬美元與4490萬美元。Figma此次IPO融資額可能高達15億美元。如果融資額達到或超過這一數字,其規模將追平甚至超過CoreWeave,將成為2025年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科技IPO。
Figma成立於2012年,由Dylan Field與Evan Wallace創立於布朗大學在讀期間。彼時,設計流程還嚴重依賴於桌面工具,團隊協作效率低下。
兩位創始人受到多人線上遊戲與GoogleDocs、GitHub協作理念啟發,嘗試將設計流程搬到流覽器中,通過WebGL實現高性能渲染,並用三年的時間打磨產品,最終推出Figma——首個將網頁可訪問性與桌面性能結合的流覽器原生設計工具。
儘管早期曾有設計師擔憂流程公開可能帶來「截止壓力」與「協作干擾」,但隨著更多團隊開始使用,Figma所推動的「在同一文件中即時協作」逐漸顯現出產出速度快、資源統一、流程標準化的優勢,也解決了設計流程中「唯一可信版本」的長期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