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專欄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3日於《紐約時報》撰文指出,當全世界正邁入電力密集的人工智慧新時代,中國笑了。因為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共和黨卻選擇了最具戰略自殘性的一條路──通過一部龐大法案,蓄意削弱美國在再生能源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太陽能、風能與電池儲能。以下是部分節譯內容。
該法案迅速終止了大型太陽能與風能項目的稅務抵免,同時取消了電動車補貼。此舉幾乎等於拱手讓出全球綠能與電動車市場的未來給中國,儘管中國正加快建設太陽能、風能與電池儲能設施,以應對AI資料中心暴增的電力需求。與此同時,沙烏地阿拉伯也正大力投資太陽能,試圖吸引AI企業進駐。
雖然特朗普保留了拜登時期針對無碳能源(如核能、水力、地熱)的企業稅收抵免至2036年,但新法卻加上了極其複雜的限制,禁止與中國等「受限制外國實體」有聯繫的企業申請,導致許多專案可能根本無法使用這些抵免條款。
這部倉促通過、未經任何科學或能源專家聽證的法案,將重創美國綠能產業,尤其是在共和黨主政的各州,可能導致數萬工作機會消失。法案還凍結了針對油氣業甲烷排放的罰金十年──這項罰金原本是美國首度針對全球暖化核心元凶的制衡措施。
這種做法完全違背邏輯。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早已警告,這部法案「瘋狂又具破壞性」,它補貼過時產業,卻打擊未來產業。美國若無法大量、低價且乾淨地生產電力,AI將無法蓬勃發展,國力也將無從維繫。
實際上,2000年時,中國年發電量僅約1300太瓦時,美國則近3800太瓦時。但到今天,中國已突破1萬太瓦時,美國則僅增加500太瓦時──25年只增13%。中國雖仍依賴燃煤,但水力、太陽能與風能發電的比重快速上升,形成新的「電力強國」。正如《金融時報》所言,中國正邁向成為全球首個「電力型國家」。
相反地,特朗普聲稱要讓美國成為能源霸權,卻砍掉了通往霸權的再生能源。天然氣雖仍可發電,但新建燃氣渦輪至少需等到2030年才能交貨,而受鋼鋁關稅影響,成本將更高。
如今,雖然全美包括德州這些乾淨能源仍可建設,但在特朗普法案通過後,電價勢必上漲。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2024年美國新增電力容量中,有81%來自太陽能與儲能;這一數字即將因法案驟減。
能源研究機構Energy Innovation預測,特朗普政策將使2035年前批發電價上漲約50%,2030年前美國消費者每年能源開銷將增加160億美元,同時失去或無法創造的再生能源工作機會將達83萬個。
說到底,這部法案真正拍手叫好的,只有兩個政黨──特朗普的共和黨與中國共產黨。因為這不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法案,而是「讓中國再次偉大」的戰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