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宏處長出席開幕儀式 金屬中心創新辦公室啓動

台灣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MIRDC,簡稱金屬中心)的CDMO創新中心辦公室近日在波士頓地區的劍橋創新中心(Cambridge Innovation Center)正式成立。該中心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計劃「醫療器材CDMO關鍵製程開發計劃暨深化國際關鍵技術合作及供應鏈解決方案」支持,意在強化未來台美醫療科技創新合作,為台灣生醫企業跨足美國市場鋪路。

波士頓擁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波士頓大學等頂尖學術資源,以及密集的生技與醫療產業聚落,成為台灣進軍國際市場的絕佳跳板。未來金屬中心、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與劍橋創新中心將有望讓資源鏈接更有效,建立起企業及產品落地、研究機構甚至其他國家的創新平台的良好場域。

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處長廖朝宏親自出席開幕儀式,他指出波士頓匯聚眾多優秀的科學人才,台灣在當地科技領域表現傑出的專業人士,未來將成為發展上的重要夥伴。駐波士頓經文處近年積極協助包括醫療科技、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產業的台灣企業落地波士頓,不僅促成雙邊商務交流,更引導多家台灣新創與波士頓的加速器、醫療機構及學術單位對接合作,打造出務實且具有成效的產業鏈結成果。

出席這次活動的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科技組的許欽琮副組長及楊明儀秘書等都是業界專家。他們表示科技組將持續提供相關資源與協助,幫助大家與當地產學界建立更密切的聯係和合作機會。

打造「全球醫療創新夥伴」
據悉,該中心獲得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醫療器材CDMO關鍵製程開發計劃暨深化國際關鍵技術合作及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支持,目標是建立一個連結全球醫療與臨床需求的創新樞紐,推動台灣從「我也可以」「Me Too」產品邁向「我更好」「Me Better」甚至原創性的醫療產品。

金屬中心正工程師黃博偉博士表示,波士頓創新辦公室的設立,將帶領台灣醫療產業從研發、品質管理到產品化及國際市場推廣,促進台美之間更堅實的合作關係,攜手進軍國際舞台。

金屬中心經理夏慈羚分享,台灣在醫材代工領域以高品質、低成本著稱,是多家國際大廠如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長期合作夥伴。透過此次新辦公室的設立,將協助台灣企業從早期研發、樣品打樣到進入美國市場,並吸引美國醫師與新創團隊尋求台灣的製造能量與技術轉化能力。

此次CDMO創新中心的啟用,象徵著台灣醫療產業邁向新階段,致力於打造「全球醫療創新夥伴」的願景。金屬中心波士頓創新辦公室未來將如何協助更多企業跨越研發到北美市場的最後一哩,非常令人期待。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廖朝宏處長祝賀創新辦公室啓動。 主辦方提供

 

黃博偉博士致詞。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