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聯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 AAF)14日發布了2025年度報告《擴展的社群,擴增的需求:紐約市議會選區中的亞裔社群》,深入探討了在市長與市議會關鍵選舉前夕,紐約市華人社群的人口成長、遷移與所面臨的挑戰。
報告指出,紐約市擁有超過63.1萬名華人居民,仍為全市規模最多的亞裔族群。然而,社區格局正在轉變。傳統華人聚居地如曼哈頓華埠人口持續減少,而外區如法拉盛、日落公園與賓臣墟的華人居民則持續增長。
亞美聯盟行政總監陳文心表示,華人社群數代以來一直是紐約的重要一環,報告提醒我們,儘管人口變動與新挑戰出現,華人的根依舊深厚,貢獻依舊強大。」
針對紐約華人的主要發現如下:
華人居民最多的市議會選區:
第20選區(法拉盛):仍是全市華人居民最多的地區,超過80,000人。第43選區(布碌崙的日落公園/賓臣墟):緊隨其後,擁有68,230名華人居民。其他華人集中地包括皇后區的第19與第25選區,以及曼哈頓的第1選區。
華埠人口減少:包含歷史悠久的華埠的第1選區(曼哈頓)自2018年以來華人居民減少8.7%。報告指出,這主要是因年輕一代移居其他行政區或外州,而老年居民則繼續留守原地。
語言障礙為主要問題:許多華人移民面臨嚴重語言障礙。在第20選區,70%的亞裔居民(主要為華人)表示英語能力有限(LEP),為全市最高。第43與第24選區的LEP比例也超過50%。
貧困與經濟壓力:在第20選區,超過21%的亞裔居民(包括華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18%的家庭依賴糧食券(SNAP)補助。在華人為主的社區中,租金負擔過重(即住房支出超過收入的30%)的問題日益嚴重。
核心地區人口老化:華埠與法拉盛的華人社群正在老化。第1選區的亞裔長者占比達27.6%,為全市最高;第20選區也有21.4%的長者人口,顯示對長者照護與健康服務的迫切需求。
政治聲音日益壯大:由於51個市議會席位都將在新劃分的選區中改選,華人人口的規模與分布使其政治參與變得更為關鍵。
華人選民在第20、43、25與19選區具有強大影響力,並逐漸擴展至史坦頓島與布朗士區。
報告強調,候選人若希望代表這些社群,必須優先關注語言協助、可負擔住房、長者照護與經濟穩定等關鍵議題。
如需閱讀完整報告,請點擊:AAF City Council Brief 20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