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早前自揭生命正倒數,今天(12日)參與香港外國記者會(FCC)舉辦的「告別爐邊對談」,回顧其職業生涯成就,並點評時局、經濟及香港機遇,吸引逾200人現場參與。他對香港資本市場前景審慎樂觀,認為互聯互通機制為香港創造獨特價值,「當創新型企業在港上市成為常態,金融產品持續豐富時,機遇將再次顯現。」
浮動匯率對港屬災難
David Webb指,儘管香港短期面臨挑戰,但一直有三大不可替代優勢,包括完善的金融基建、人才儲備及市場開放度。有關聯繫匯率制度上,他認為「這個1983年建立的體系會持續存在,因為政府厭惡變革」,並指浮動匯率制對香港這個外向型經濟屬於災難,而港元本質就是「兌換美元的臨時憑證」。
相關新聞:David Webb宣佈有序關閉Webb-site 稱癌症副作用漸大生命倒數:唯一願望過60歲生日
David Webb:獅子山精神不應等政府救濟
被問「獅子山精神是否尚存」時,Webb表明,「它本應是自力更生的企業家精神,不是等待政府救濟的惰性」,認為香港黃金時代的精髓在於「機會經濟」與「自我提升」,而非現今蔓延的依賴心態,同時批評當前數百億元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政策是「在灌溉雜草」,認為這扭曲了市場淘汰機制。
相關新聞:David Webb花逾千萬營運Webb-site 資訊極多成財金界重要參考 曾尋求永續資料庫被否決
對未竟之事感自豪
當被問及最引以為傲的成就時,Webb指:「除了家庭,是那些未竟的事業。」他解釋,作為社會活動者,真正的價值在於「持續調整行動方向」,即使某些倡議如反對註冊信息收費最終失敗,但數年的延遲已是一種勝利。
相關新聞:Webb預告去世後開放數據庫 「作為對公眾最後禮物」 惟編輯功能必須終結
「自己掌控落幕方式」開放Webb-site資料
David Webb早前決定資料庫Webb-site有序關閉,並會將這套涵蓋香港上市公司數十年管治理記錄的資料庫,上傳至公共儲存庫。他直言,「與其讓疾病決定終點,不如自己掌控落幕方式」,表示關停不等於消失,而在5月1日上線的數據存儲庫中,將包含網站全部數據庫備份及營運代碼,以知識共享許可(CC by)向公眾開放。
他表示,將這份職業遺產交出後,數據科學家、非牟利機構甚至監管機構都可以自由使用,「他們可以商業化運作,但我更期待有人能延續免費公開的傳統。」他特別指出,維護成本其實極低,「只需一台伺服器」,並建議結合AI技術優化數據錄入流程,解決過去依賴人工處理公司公告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