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戰持續令美國及中國經濟前景各自蒙上陰霾。美國富國銀行警告衰退及滯脹風險自2022年來首度攀升,而有關變化不宜掉以輕心;至於中國,4月消費物價指數值(CPI)按年跌0.1%,連續3個月通縮。
分析指軟着陸為最可能經濟走向
據《Investing.com》周五報道,富國銀行的分析師認為「軟着陸」依然是當前最可能的經濟走向,惟今年第1季軟着陸的機率已從先前的44%降至40%,是自2022年以來首度下滑;而經濟衰退與滯脹的機率則分別上升至27%與28%,則是自2022年來首度攀升。
相關新聞:中美關稅戰.拆局︱美媒:中國押注特朗普扛不住 美方將在關稅問題上讓步

雖然這樣的趨勢轉變目前尚不至於令人憂慮,但分析師提醒,未來幾季需要加以留意,特別是如果滯脹和經濟衰退的機率續穩步上升。他們指出,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也讓經濟前景籠罩烏雲。
富國銀行預估美國關稅最終將降至約15%,並在2026年前維持在該水準,但仍不排除發生「輕微滯脹衝擊」。

中國連續3個月通縮
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4月CPI按年跌0.1%,連續3個月通縮。不過在食品、出行服務價格回升帶動下,按月由跌轉升0.1%。工業生產物價方面,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以及國內能源價格下降的影響,4月PPI按年降幅由上月的2.5%擴大至2.7%,按月降幅與上月持平。
該局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數據表示,CPI按年略降,主要受國際油價下行影響。汽油價格下降10.4%,影響CPI按年下降約0.38個百分點,是帶動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至於影響本月PPI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下行。二是國內部分能源價格季節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