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旅遊業陰霾籠罩前景茫茫

顧客在華埠一家旅行社詢問回中國的機票價格,門店內擺滿各種旅遊線路的宣傳單張,但鮮有人下單。記者黃偉江攝

一對在華埠街頭的歐洲遊輪客,午餐後計劃探索華埠。記者黃偉江攝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在關稅壁壘、通脹高企、公共安全隱憂多重壓力下,三藩市旅遊業正經歷寒冬。根據三藩市觀光協會(SF Travel)最新數據,今年首季旅遊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12%,酒店入住率滑落至61%,遠低於疫情前的80%以上。旅遊業佔三藩市GDP約6%,提供逾8萬個直接就業職位,市場低迷對經濟影響深遠。

相比之下,中國在「五一」假期旅遊業熱度飆升。中國旅遊網估計,今年「五一」出遊人次達2.76億,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38%。北京故宮、上海外灘等景點人潮洶湧,與三藩市旅遊業的蕭條形成強烈對比。

三藩市過去一直是中國遊客的首選城市之一。華埠見聞旅行東主邵旗謙表示,中國旅客曾熱衷於金門大橋、漁人碼頭等地標,並帶動奢侈品與高端酒店消費。然而,疫情後美國收緊簽證審查,加上中美外交緊張,簽證預約困難、入境審查嚴格,使許多中國旅客轉向歐洲與東南亞等簽證便利、政治氣候穩定的地區。

「即使已獲得簽證,我們也擔心在美國被刁難或歧視。」一位去年欲送孩子來美夏令營的廣州楊先生坦言,面對8月的出行計劃仍在猶豫。

如今,三藩市從「必遊勝地」淪為「觀望清單」。聯合廣場奢侈品店門堪羅雀,漁人碼頭老字號陸續關門。旅行社反映,即使進入傳統旺季,報名情況仍不樂觀。邵旗謙指出,不僅入境遊客減少,連參加本地旅行團的人數也明顯下滑。

旅遊業者為挽救市場推出各類促銷,如歐洲遊「買一送一」優惠,但效果有限。環宇旅遊負責人蔡藝峰表示,儘管詢問者眾,報名卻寥寥。她認為民眾對整體政治與經濟環境缺乏信心,是導致觀望情緒的主因。她認為,美國面臨多項不確定性,包括對華關稅推高物價、移民政策動盪、社會福利縮減及治安惡化。這些問題不僅打擊外來旅客,也讓本地居民減少開支。

通脹壓力處處可見,食品價格飛漲,如餅乾由3.99元升至5.99元、廣式布拉腸從5元漲至6.5元。連鎖效應下,旅遊成本上升,而市政預算削減也導致公交減班、街道清潔延遲,一些景點甚至因人手短缺縮短開放時間。

相對而言,中國政府實施旅遊消費補貼與免簽政策,並透過社交媒體及網紅推廣,如擁有YouTube 3700萬訂閱的「甲亢哥」,吸引大量關注。中國旅遊業的火爆說明,安全與穩定才是旅客的最大信心來源。

為搶救市場,有美國華人旅行批發商與全美旅遊社合作推出歐洲團優惠。灣區U Travel負責人Dion表示,目前提供9條歐洲線路,每周均有團出發,吸引部分高收入客群,但一些對價格敏感的低收入群體,仍以觀望居多。她指出,高質量服務仍有市場,「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依然適用。

旅遊業被視為政治氣候的「晴雨錶」。雖然市長羅偉推動「清街計劃」並強化警力部署,但業界普遍認為,要恢復三藩市的旅遊信心,需從根本改善治安、穩定簽證政策,並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