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區林肯廣場居民與小商家 衡量無車區引發正反不同意見

位於芝加哥上城第47區的林肯廣場(Lincoln Square)的居民和企業,正在權衡無車區給區民與小商家帶來的正負兩面影響。

4700街區原定只是關閉車輛通行一周,以便進行西大道棕線地鐵車站、附近公共廣場和停車場的施工。然而,施工期間發現磚拱頂受損,關閉時間延長至5月7日。

不少居民利用了延長的封鎖時間,將林肯廣場地區變成了聚集地。周日,數十人湧入該地區,坐在街道中間的長椅上,休閒的喝咖啡、與朋友閒聊,同時也有素人畫家在原本的停車空地繪畫作樂。

林肯廣場鄰里協會的董事會成員伊斯蘭表示,他們在關閉期間幫助建造長椅供鄰居們使用。這片被封鎖的區域以及鄰居們將其改造成的休閒區,引發了人們對無車區是否會繼續存在的質疑,一些居民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對無車區是否永久關閉的支持或反對的意見。

68%受訪者表支持步行街意願
林肯廣場中心鄰居協會(The Heart of Lincoln Square Neighbors Association)發布了一項關於該地區步行化的調查。據稱,自4月23日以來,已有900多人做出回應,其中68%的受訪者表示支持該街區進一步成為步行街的意願。部分居民對無車區表示滿意,但指出如果街道永久禁止车通行,將會帶來挑戰。特別是商家表示,他們的店鋪因施工而受到打擊,而永久性的無車區只會對他們造成更大的傷害。

商家表示,由於車輛無法通行,他們面臨店外停車位減少、外送司機通行受限、垃圾堆積等問題。

為了回應有關永久關閉的討論,林肯廣場雷文斯伍德商會(Lincoln Square Ravenswood Chamber of Commerce)收集該地區企業報告的關閉一周與前一周相比的銷售額變化數據。該地區約有一半的企業做出了回應,結果顯示其影響好壞參半。九家企業表示,在街道封閉的第一周內,銷售額下降了26%至50%。兩家企業表示銷售額下降了51%至75%,還有兩家企業表示銷售額下降了11%至25%。另一方面,有三家企業表示銷售額成長了26%至50%,三家企業表示銷售額成長了1%至10%,還有兩家企業表示銷售額成長了51%至75%。另有三家企業表示其銷售額保持穩定。

林肯廣場雷文斯伍德商會首席執行官魯迪弗洛雷斯表示感到驚訝,認為需要更多的數據和有針對性的研究來正確評估街道封閉對企業的影響,但迄今為止收集的數據表明,餐廳受到了更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零售店似乎因關閉而受到更大的打擊。Timeless Toys的老闆史葛指出,週末客流量也有所下降,而週末客流量則大幅增加,原因是天氣轉好。但史葛表示,他擔心永久性街道封閉的長期影響。因為惡劣天氣確實已經嚴重影響了生意。如果顧客無法在店外停車,惡劣天氣期間就無法再光顧了。Timeless Toys一半以上的顧客也來自社區外,包括來自其他州,這進一步強調了這些停車位的必要性。Gene’s Sausage Shop & Delicatessen的共同所有人Derek Luszcz表示他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他表示過去一周的商品數量有所下降。小商家表示他們並不反對在公共場所舉辦活動。但覺得在林肯大道的商業街不太適合舉辦這樣的活動。此外保持該區域清潔也是一個挑戰,垃圾氾濫的數量令商家與居民感到驚訝,他們希望人們能夠關心自己的社區,保持社區的整潔。

林肯廣場雷文斯伍德商會在2023年進行了一項停車研究,發現北林肯大道4700號街區有45個停車位,工作日期間往往會達到100%,但下午3點至5點之間會下降到80%至90%。同樣,在週末,這些停車位在上午11點左右達到100%。

雖然關於關閉街道以及是否將其變成更永久的固定設施的爭論已經引起鄰居們的關注,第47區區長麥特馬丁(Matt Martin)表示,目前最重要是集中精力完成建設。然後再繼續討論如何讓林肯廣場更充滿活力。

後記:芝加哥的州街(State Street)曾在1979年被改造為無車人行街,名為State Street Mall。由當時第一位女市長珍·拜恩(Jane Byrne)推動的計劃,旨在通過禁止私人汽車通行,僅允許公交車和緊急車輛通行,以改善公交系统效率、減少噪音和空氣污染,並提昇行人和購物體驗。改造後的州街擁有更寬的人行道、新的公交車站和地鐵入口,試圖模仿歐洲城市的步行街氛圍。然而,這項實驗並未達到預期效果。由於缺乏車流,州街逐漸失去了活力,顯得冷清甚至不安全。許多大型百貨公司,如Montgomery Ward和Sears,相繼關閉。此外,公交車的噪音和廢氣也影響了行人體驗。最終,在1996年,時任市長理查德·M·戴利(Richard M.Daley)宣布重新開放州街,允許私家車通行,並對街道進行了重新設計。本報芝加哥訊

上城的林肯廣場由於地鐵修建而暫時封閉,附近居民利用無車區化身為人行道。

芝加哥市中心的繁榮商圈州街,也曾於1979年被關閉而成為部分人行街,但因導致多家商店關門,終於在1996年重新開放。 梁敏育攝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