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大中國留學生被撤簽

近期中國留學生簽證遭吊銷事件頻傳,引發法律界與留學生社群關注。南加大一名中國籍研究生與女友口角後遭鄰居報警,雖未被起訴,卻因有過警方逮捕紀錄而導致學生身份被終止,面臨遣返風險。對此,洛杉磯知名律師鄧洪接受本報專訪指出,學生若涉入刑案,即便未被定罪,仍可能在毫無預警下喪失合法身份,形同「黑戶」。

鄧洪指出,過去移民系統主要針對有犯罪紀錄或定罪者進行審查,單純遭逮捕但未起訴的案件通常不致影響學生簽證。

他進一步說明,學生資料會被輸入全美犯罪資訊中心(NCIC),移民系統與警方資料串聯後,學生一旦曾涉入任何警局報案,即使無罪,也可能在入境或校內備案時觸發審查機制。部分學生甚至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到簽證被撤銷的電郵通知。

鄧洪提醒,學生須定期檢查當初簽證申請所留的電子信箱,有些通知可能來自國務院或國土安全部,若未即時發現,可能失去補救時機。「有學生一個多月後才從學校國際學生辦公室得知I-20已被取消,錯過黃金應對期,後果嚴重。」她說。

面對身份突遭終止的情況,鄧洪建議學生第一時間聯繫學校國際學生辦公室,詢問是否可重新簽發I-20。有些學校為保住學費來源,會協助學生重建身份;另亦可尋求法律協助,評估是否具備透過訴訟方式爭取恢復的可能。

目前,已有多名中國留學生在東岸提起集體訴訟,控告移民局未經正當程式即撤銷簽證,違反《行政程式法》與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保障的「公平審理」原則。鄧洪表示,該訴訟引用「due process」為核心論點,主張學生在美就學期間依法享有陳述與辯解權利,政府無權單方面剝奪其教育與財產利益。

他坦言,在當前政策趨嚴、審查趨緊的背景下,理工科或研究型學生因科目敏感度高,更容易被列入高風險審查對象。「這類案件不再是個案,而是一波政策變化的縮影,學生若有相同遭遇,應積極自保,必要時尋求集體法律行動。」

最後,鄧洪提醒在美中國留學生,應謹言慎行,避免涉入任何刑事案件,「即便是酒駕、家暴等輕罪,未來都有可能成為簽證重審時的風險點。」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

美國部分高校中國留學生簽證遭撤引發爭議,圖為南加大校園一隅。 南加大官網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