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向全世界徵收關稅,有三個目的,一是為美國政府增加收入,二是改善美國貿易赤字,三是重振美國製造業。關稅對美國政府而言,的確是一項很不錯的收入,這該是特朗普最初的如意算盤。
來自中國關稅收入或降為零
不過,當特朗普一宣布推出對等關稅之後,馬上引發美國股災,也引發美國國庫債券價格急跌,於是特朗普決定緊急煞車,暫停對中國以外的許多國家徵收原先公布的對等關稅,但是所有的國家仍然需要繳交至少10%基礎關稅,10%關稅實際上也不少,美國每年入口的產品價值數萬億美元,10%就是數千億美元。
特朗普亦因為中國不肯屈服,而且還加以反制,因此決定加徵中國關稅至最新的145%,不排除還會再加,不過當關稅高到這個地步,中美之間應該已經完全停止了貿易,脫鈎斷鏈。中國不可能再做美國人的生意,來自中國產品的關稅收入就會降為零。
中國反制對美國農民打擊大
關稅造成美國面對高通脹,高通脹降低美國人購買外國產品的能力,這就達到改善貿易赤字的目的。但是代價是美國人的生活品質大幅下降,入口商品大幅漲價,漲到無法負荷的地步,如此一來,必定造成經濟衰退。如果有些國家向特朗普的關稅投降,希望通過談判減免關稅,特朗普一定會要求對方多多買美國產品,這也可以改善美國貿易逆差。
2020年大選年,特朗普也算是成功的與中國簽訂首階段貿易協議,當時中國也答應增加購買美國的農產品,農產品是美國重要的出口,農民也是共和黨的票源。但這次中國決定反制特朗普的關稅,也向所有美國的產品徵收125%關稅,對美國農民而言打擊很大。
逼企業在美國開廠挑戰更大
至於想逼美國及外國企業在美國開工廠,挑戰性就更大。因此除了對外的關稅,對內特朗普也有必要盡量打壓民主黨及其推崇的價值觀。美國首富馬斯克主管的政府效率部(DOGE)表面上是為了提升政府效率,大幅度裁減公務員,關閉一些政府部門,但是有分析認為馬斯克在消除異己,清除聯邦政府內民主黨力量。
此外,特朗普還需製造理想投資環境才能吸引企業家在美國投資開工廠,其中包括更低的稅率,不過目前仍然在運行的財政預算是拜登政府去年10月留下,新的財政預算要等到10月,大幅減稅也得等多幾個月。特朗普也寄望聯儲局會盡快大幅減息,但是主席鮑威爾任期要等到明年才屆滿,鮑威爾今年願不願意配合特朗普減息以吸引投資及避免經濟衰退?
曾淵滄
相關文章:
投資靠「抄功課」 損手與人無尤 克服人性弱點 李聲揚:別高估自己應分散投資
Coldplay震撼全場 惟Cityline負視角成敗筆 | 梁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