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戰背後有何邏輯? 料推冧股市鋪路6月減息 拆解「劇本」如何走

美國加徵關稅引爆全球股災,美股上周兩日暴跌10%,市值蒸發5萬億美元,港股亦曾瀉近3000點,失守兩萬點關口,甚至被視為避險資產的黃金也要下跌,令投資者「無處可逃」。究竟特朗普為何要宣布「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邏輯是甚麼?此外,如果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成功,這個「劇本」又會如何發展?

對等關稅|背後核心問題是甚麼?

據內媒引述分析指出,美國的核心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財政入不敷支。美國現時財政收入4.9萬億美元,支出6.8萬億美元,即有1.8萬億美元的赤字,另有35萬億美元的美債。不過,美國支出卻不能減少,因為當中包括21%社保支出、11%醫保支出、12.5%軍費支出,以及13%為美債利息等。

因此,特朗普必須要「開源節流」。首先在節流措施上,特朗普上任後就任命馬斯克管理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並豪言為政府削減1萬億美元支出。另一方面則積極開源,其一是推動製造業回流,希望通過收入增長來還債;第二是加徵關稅,預計增加6,000多億美元收入;最後則希望通過減息擴表,來稀釋債務。

對等關稅|製造業回流約束因素多

不過,美國要製造業回流有好多約束因素,例如美國工人的工資是新興國家的6至10倍,而且時常遇上大罷工要求加人工,除非是壟斷性的高毛利行業,否則普通製造業難以回流;同時,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只剩4年,而製造業的回流周期一般為5至10年,隨時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況。

對等關稅|最終目的鋪路減息擴表

正如上述分析,特朗普加徵關稅最終目的,是為下半年減息擴表做準備,以解決美國債務問題。具體而言,特朗普採取「先做空再做多」方式,通過加徵關稅爆擊全球股市,保持美元流動性同時,製造全球流動性緊縮,打擊他國經濟預期,逼迫各大經濟體同美國進行利益談判。當股市暴跌、資產價格暴跌後,則能以「救市」為由,迅速減息擴表,以流出來的美元,抄底全球資產,如此既能保持美元強勢,還可稀釋債務。

對等關稅|特朗普政策有何阻力?

不過,特朗普的想法將遇上經濟學中的「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簡單而言,特朗普目前既要維持美元強勢地位,又要消除貿易逆差,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目前75%的國際貿易都由美元結算,作為世界貨幣的美元,需提供全世界需要的流動性,而釋放美元的過程是通過貿易逆差實現,即其他國家生產的產品出口至美國,美國則向該國支付美元。

此外,特朗普這套邏輯還有很大阻力,因為很多人也開始不買單了。其中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強調,關稅對經濟影響比預期大,並會重新提升通脹,意味減息不會那麽快。雖然加徵關稅會增加國庫收入,但民眾將付出實際代價,目前預測一個家庭支出一年至少增加3,800美元,很多產品價格則要大漲30%。

另一方面,美國農民作為特朗普的支持者,亦有相當大打擊,因為美國出口中國的四大類產品如晶片、大豆、飛機及原油中,有三分之一的大豆都是出口至中國,如果該比例持續下降,美國農民收入也將受到打擊。此外,中國已宣布反徵美國34%關稅,其中對玉米、大豆都增加了關稅,而歐盟亦對美國威士忌增加關稅,均影響到美國人的生計。

對等關稅|特朗普最希望的「三部曲」

該文章又認為,特朗普最希望見到的「三部曲」,分別是「4月加關稅」、「4月及5月與主要經濟體進行利益談判」,再到「6月時談判差不多了、股市也跌得差不多了,就開啟大放水,再次收割」。當然,有關邏輯能否落地還要看聯儲局取態,以及通脹數據,但相信會有一番博弈。

對於中國而言,若美國大放水,中國也有望跟進,亦即早前強調擇機降準降息的「機」,屆時將可能出現一波牛市。不過,如果最終形勢仍然膠着,美國擁有最強消費力、中國則有最強生產力,那就會繼續博弈,延續目前的波動情況。

相關文章:

美國關稅|國家隊出手入市撐A股 匯金稱再次買入指數ETF 未來繼續增持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