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解放日」關稅計劃正式推出 市場動盪與全球反制風險升溫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 4 月 2 日正式推出其備受關注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關稅計劃,承諾將對全球貿易結構進行重大調整。此計劃主打「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針對與美國存在貿易逆差或徵收高關稅的國家施以報復性關稅措施。白宮表示,新措施將「立即生效」,儘管從執行層面來看存在挑戰,但此舉已使多國準備反制行動。

據CNN報道,目前白宮正在考慮的選項包括:針對每個貿易夥伴制定不同稅率、僅對部分國家徵收關稅,或統一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高達 20% 的關稅。特朗普本人聲稱已於本週初定案,但據白宮官員透露,直至公告前幾小時,總統仍在權衡不同版本的關稅方案。

此項關稅計劃背後的四大政策目標包括:遏制毒品與非法移民進入美國、對抗貿易不平等、提高政府收入,以及刺激本土製造業。特朗普尤其將芬太尼毒品問題與來自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的進口商品掛鉤,作為徵收高額關稅的正當理由。

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這波關稅改革可能對包括印度(India)、巴西(Brazil)、越南(Vietnam)與其他東南亞、非洲國家造成重大打擊,這些國家對美國商品徵收的關稅遠高於美方對它們商品的稅率。而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因其實施增值稅(VAT)與數位服務稅(DST),也被視為潛在的報復對象。

全球多國已釋出反制訊號。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公開警告歐盟已有完整的報復計劃。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則表示若美國繼續進行「勒索」,中國將「反擊」。與此同時,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與南韓也陸續準備報復性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選擇完全取消對美國商品的所有關稅,希望藉此避免成為報復對象,儘管其原先徵收的稅項已非常有限。

目前已確定的關稅措施包含對所有鋼鐵與鋁材產品徵收 25% 的關稅,以及自週四起對外國汽車施加的 25% 關稅,外國汽車零件則將於 5 月初起生效。這些廣泛關稅還可疊加至特定國家稅率上,例如若對韓國徵收 10% 的進口稅,加上汽車與鋼鋁產品稅項後,實際總稅率將達到 35%。

除了政治與外交層面的風險,這場貿易政策重構也對美國經濟前景投下陰影。經濟學家與投資銀行警告,全面性關稅可能導致消費者物價上漲、金融市場動盪,甚至引發經濟衰退。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指出,即使特朗普的減稅與財政刺激政策帶來短期成長,也難以抵消大規模關稅帶來的損害。

不過白宮對此仍抱持樂觀態度,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聲稱,特朗普的減稅與放寬監管計劃將有助於壓低通脹,「或許可以抵消關稅效應」。

她說:「這個計劃將會奏效。」

新聞來源:CNN

封面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