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廣州BRT不敵地鐵電動車 擬停運多條路線

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廣州BRT(快速巴士系統),在地鐵網絡日益完善,電動車增加,令廣州BRT客流下降下,正研究「大執位」,多條路線計劃取消。

專用車道助快速運輸

據廣州交通24日消息,多條巴士路線擬作調整並向外諮詢意見。

廣州BRT曾是主要的集體運輸工具。
廣州BRT曾是主要的集體運輸工具。

 

廣州BRT因客流下降,正計劃重組,削減部份路線。
廣州BRT因客流下降,正計劃重組,削減部份路線。

 

廣州BRT採專用車道實現快速運輸。
廣州BRT採專用車道實現快速運輸。

 

廣州BRT因客流下降,正計劃重組,削減部份路線。
廣州BRT因客流下降,正計劃重組,削減部份路線。

 

廣州BRT採專用車道實現快速運輸。
廣州BRT採專用車道實現快速運輸。

 

輝煌一時的廣州BRT在地鐵網絡完善,民眾改駕電動車下,客流下降要重組路線。
輝煌一時的廣州BRT在地鐵網絡完善,民眾改駕電動車下,客流下降要重組路線。

 

根據《公共汽車調整設定情況表》,B20與B7路快線進行整合,其原因為減少BRT通道西段線路重疊,提高BRT系統運行效率。

另外,有6條BRT相關線路計畫暫停營運,其中B1路快線的調整原因為「屬於B1路高峰期快線,由B1路靈活調度」;B4路快線的調整原因為「屬於B4路高峰期快線,線路客流減少」;B5路快線的調整原因為「屬於B5路高峰期快線,由B5路靈活調度」;B13、B14、B23路計畫暫停營運,其調整的原因為:三條線路均屬於BRT通道分流線,近年客流下降,分流作用已大幅減弱。

廣州BRT於2010年投入服務,首條路線連接天河區體育中心和黃埔區夏園社區,全長21.8公里,設站26座。

所謂BRT,即採用「封閉走廊+靈活線路」模式,在BRT專用通道內只走BRT車輛,減少巴士與社會車輛混行干擾,實現快速化。之後,廣州陸續建成31條BRT巴士線路,覆蓋全市750對公車站點,約佔中心城區巴士站點的15.6%,BRT巴士也由此成為全市公車換乘樞紐通道,成為亞洲最繁忙的BRT系統。

 

即時兩岸